芾顿首再拜。
长至,伏愿制置发运左司学士,主公议于清朝,振斯文于来世,弥缝大业,继古名臣。
芾不胜瞻颂之至。
芾顿首再拜。
仲淹再拜,运使学士四兄两次捧教,不早修答,幸仍故也。
吴亲郎中经过有失款待,乞多谢。
吾兄远行,瞻恋增极,万万善爱,以慰贫交,蘇酝五瓶,道中下药,金山盐豉五器,别无好物,希不责不宣。
仲淹再拜。
景山学士四哥。
座前。
八月五日。
臣昉等言:臣先奉敕撰集太平广记五百卷者,伏以六籍既分,九流并起。
皆得圣人之道,以尽万物之情。
足以启迪聪明,鉴照今古。
伏惟皇帝陛下,体周圣启,德迈文思。
博综群言,不遗众善。
以为编秩既广,观览难周,故使采拮菁英,裁成类例。
惟兹重事,宜属通儒。
臣等谬以谀闻,幸尘清赏,猥奉修文之寄。
曾无叙事之能,退省疏芜,惟增腼冒。
其书五百卷、并目录十卷、共五百十卷。
谨诣东上阁门奉表上进以闻,冒渎天听。
臣昉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太平兴国三年八月十三日。
将仕郎守少府监丞臣吕文仲、臣吴淑。
朝请大夫太子中赞善柱国赐紫金鱼袋臣陈鄂。
中大夫太子左赞善直史馆臣赵邻几。
朝奉郎太子中允赐紫金鱼袋臣董淳。
朝奉大夫太子中允紫金鱼袋臣王克贞臣张洎。
承奉郎左拾遗直史馆臣宋白。
通奉大夫行太子率更令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徐铉。
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陈县男食邑三百户臣汤悦。
朝散大夫充史馆修撰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臣李穆。
翰林院学士朝奉大夫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臣扈蒙。
翰林院学士中顺大夫户部尚书知制诰上柱国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赐紫金鱼袋臣李昉。
八月二十五日奉敕送史馆。
六年正月奉圣旨雕印板。
所示要土母,今得一小笼子,封全咨送,不知可用否?是新安缺门所出者,复未知何所用,望批示。
春冬衣历头,贤郎未检到,其宅地基,尹家者,根本未分明,难商量耳。
见别访寻稳便者,若有成见宅子又如何?细希示及咨。
孙号西行少车,今有旧车,如到彼不用,可货却也。
芾箧中怀素帖如何?乃长安李氏之物。
王起部、薛道祖一见便惊云:自李归黄氏者也。
芾购于任道家,一年扬州送酒百余尊,其它不论。
帖公亦尝见也。
如许,即并驰上。
研山明日归也。
更乞一言。
芾顿首再拜。
景文隰公阁下。
襄启。
自离都至南京。
长子匀感伤寒七日。
遂不起此疾。
南归殊为荣幸。
不意灾祸如此。
动息感念。
哀痛何可言也。
承示及书。
并永平信。
益用凄恻。
旦夕渡江。
不及相见。
依咏之极。
谨奉手启为谢。
不一一。
襄顿首。
杜君长官足下。
七月十三日。
贵眷各佳安。
老儿已下无恙。
永平已曾于递中。
驰信报之。
轼启:人来得书。
不意伯诚遽至于此,哀愕不已。
宏才令德,百未一报,而止于是耶?季常笃于兄弟,而于伯诚尤相知照,想闻之无复生意。
若不上念门户付嘱之重,下思三子皆不成立,任情所至,不自知返,则朋友之忧盖未可量。
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忧哀之无益,释然自勉,以就远业。
轼蒙交照之厚,故吐不讳之言,必深察也。
本欲便往面慰,又恐悲哀中反更扰乱,进退不皇。
惟万万宽怀,毋忽鄙言也。
不一一。
轼再拜。
知廿九日举挂,不能一哭其灵,愧负千万!千万!酒一担,告为一酹之。
苦痛!苦痛!
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
少顷,勿复言。
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道者,体之可以即至神;用之可以挈天地;推之可以治天下;国家可使一世之民举,得其恬淡寂常之真,而跻于仁寿之域。
朕思是道,人所固有,沉迷既久,待教而兴。
俾欲革末世之流俗,还隆古之纯风。
盖尝稽参道家之说,独观希夷之妙。
钦惟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体道之妙,立乎万物之上。
统御神霄,监观万国无疆之休。
虽眇躬是荷,而下民之命,实明神所司。
乃诏天下,建神霄玉清万寿宫,以严奉祀。
自京师始,以致崇极,以示训化,累年于兹,诚忱感格高厚博临属者,三元八节。
按冲科启净供,风马云车,来顾来飨。
震电交举,神光烛天,群仙翼翼,浮空而来者,或掷宝剑,或洒玉篇,骇听夺目,追参化元。
卿士大夫,侍卫之臣,悉见悉闻,叹未之有,咸有纪述,著之简编。
呜呼!朕之所以隆振道教,帝君之所以眷命孚佑者,自帝皇以远,数千年绝道之后,乃复见于今日,可谓盛矣!岂天之将兴斯文以遗朕,而吾民之幸,适见正于今日耶?布告天下,其谕朕意毋忽。
乃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诏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无穷。
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圣旨立石。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