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昉等言:臣先奉敕撰集太平廣記五百卷者,伏以六籍既分,九流並起。
皆得聖人之道,以盡萬物之情。
足以啓迪聰明,鑑照今古。
伏惟皇帝陛下,體周聖啓,德邁文思。
博綜羣言,不遺衆善。
以爲編秩既廣,觀覽難周,故使採拮菁英,裁成類例。
惟茲重事,宜屬通儒。
臣等謬以諛聞,幸塵清賞,猥奉修文之寄。
曾無敘事之能,退省疏蕪,惟增靦冒。
其書五百卷、並目錄十卷、共五百十卷。
謹詣東上閣門奉表上進以聞,冒瀆天聽。
臣昉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太平興國三年八月十三日。
將仕郎守少府監丞臣呂文仲、臣吳淑。
朝請大夫太子中贊善柱國賜紫金魚袋臣陳鄂。
中大夫太子左贊善直史館臣趙鄰幾。
朝奉郎太子中允賜紫金魚袋臣董淳。
朝奉大夫太子中允紫金魚袋臣王克貞臣張洎。
承奉郎左拾遺直史館臣宋白。
通奉大夫行太子率更令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徐鉉。
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陳縣男食邑三百戶臣湯悅。
朝散大夫充史館修撰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李穆。
翰林院學士朝奉大夫中書舍人賜紫金魚袋臣扈蒙。
翰林院學士中順大夫戶部尚書知制誥上柱國隴西縣開國男食邑三百賜紫金魚袋臣李昉。
八月二十五日奉敕送史館。
六年正月奉聖旨雕印板。
皆得聖人之道,以盡萬物之情。
足以啓迪聰明,鑑照今古。
伏惟皇帝陛下,體周聖啓,德邁文思。
博綜羣言,不遺衆善。
以爲編秩既廣,觀覽難周,故使採拮菁英,裁成類例。
惟茲重事,宜屬通儒。
臣等謬以諛聞,幸塵清賞,猥奉修文之寄。
曾無敘事之能,退省疏蕪,惟增靦冒。
其書五百卷、並目錄十卷、共五百十卷。
謹詣東上閣門奉表上進以聞,冒瀆天聽。
臣昉等誠惶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太平興國三年八月十三日。
將仕郎守少府監丞臣呂文仲、臣吳淑。
朝請大夫太子中贊善柱國賜紫金魚袋臣陳鄂。
中大夫太子左贊善直史館臣趙鄰幾。
朝奉郎太子中允賜紫金魚袋臣董淳。
朝奉大夫太子中允紫金魚袋臣王克貞臣張洎。
承奉郎左拾遺直史館臣宋白。
通奉大夫行太子率更令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徐鉉。
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陳縣男食邑三百戶臣湯悅。
朝散大夫充史館修撰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李穆。
翰林院學士朝奉大夫中書舍人賜紫金魚袋臣扈蒙。
翰林院學士中順大夫戶部尚書知制誥上柱國隴西縣開國男食邑三百賜紫金魚袋臣李昉。
八月二十五日奉敕送史館。
六年正月奉聖旨雕印板。
道者,體之可以即至神;用之可以挈天地;推之可以治天下;國家可使一世之民舉,得其恬淡寂常之真,而躋於仁壽之域。
朕思是道,人所固有,沉迷既久,待教而興。
俾欲革末世之流俗,還隆古之純風。
蓋嘗稽參道家之說,獨觀希夷之妙。
欽惟長生大帝君、青華大帝君,體道之妙,立乎萬物之上。
統御神霄,監觀萬國無疆之休。
雖眇躬是荷,而下民之命,實明神所司。
乃詔天下,建神霄玉清萬壽宮,以嚴奉祀。
自京師始,以致崇極,以示訓化,累年於茲,誠忱感格高厚博臨屬者,三元八節。
按衝科啓淨供,風馬雲車,來顧來饗。
震電交舉,神光燭天,羣仙翼翼,浮空而來者,或擲寶劍,或灑玉篇,駭聽奪目,追參化元。
卿士大夫,侍衛之臣,悉見悉聞,嘆未之有,鹹有紀述,著之簡編。
嗚呼!朕之所以隆振道教,帝君之所以眷命孚佑者,自帝皇以遠,數千年絕道之後,乃復見於今日,可謂盛矣!豈天之將興斯文以遺朕,而吾民之幸,適見正於今日耶?佈告天下,其諭朕意毋忽。
乃令京師神霄玉清萬壽宮刻詔於碑,以碑本賜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無窮。
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聖旨立石。
朕思是道,人所固有,沉迷既久,待教而興。
俾欲革末世之流俗,還隆古之純風。
蓋嘗稽參道家之說,獨觀希夷之妙。
欽惟長生大帝君、青華大帝君,體道之妙,立乎萬物之上。
統御神霄,監觀萬國無疆之休。
雖眇躬是荷,而下民之命,實明神所司。
乃詔天下,建神霄玉清萬壽宮,以嚴奉祀。
自京師始,以致崇極,以示訓化,累年於茲,誠忱感格高厚博臨屬者,三元八節。
按衝科啓淨供,風馬雲車,來顧來饗。
震電交舉,神光燭天,羣仙翼翼,浮空而來者,或擲寶劍,或灑玉篇,駭聽奪目,追參化元。
卿士大夫,侍衛之臣,悉見悉聞,嘆未之有,鹹有紀述,著之簡編。
嗚呼!朕之所以隆振道教,帝君之所以眷命孚佑者,自帝皇以遠,數千年絕道之後,乃復見於今日,可謂盛矣!豈天之將興斯文以遺朕,而吾民之幸,適見正於今日耶?佈告天下,其諭朕意毋忽。
乃令京師神霄玉清萬壽宮刻詔於碑,以碑本賜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無窮。
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聖旨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