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旃蒙作噩,尽重光单阏,凡七年。
肃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酉,公元八五年)
春,正月,乙酉,诏曰:“令云:‘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
’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
著以为令!”又诏三公曰:“夫欲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朕甚餍之,甚苦之!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
如襄城令刘方,吏民同声谓之不烦,虽未有它异,斯亦殆近之矣!夫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
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治,民或失职,其咎安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
北匈奴大人车利涿兵等亡来入塞,凡七十三辈。
时北虏衰耗,党众离畔,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
南单于长死,单于汗之子宣立,为伊屠于闾鞮单于。
《太初历》施行百馀年,历稍后天。
上命治历编、本梵等综校其状,作《四分历》;二月,甲寅,始施行之。
帝之为太子也,受《尚书》于东郡太守汝南张酺。
丙辰,帝东巡,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庭中。
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特,莫不沾洽。
行过任城,幸郑均舍,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乙丑,帝耕于定陶。
辛未,幸泰山,柴告岱宗;进幸奉高。
壬申,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丙子,赦天下。
戊寅,进幸济南。
三月,己丑,幸鲁,庚寅,祠孔子于阙里,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二人。
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
”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拜僖郎中。
壬辰,帝幸东平,追念献王,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因泣下沾襟。
遂幸献王陵,祠以太牢,亲拜祠坐,哭泣尽哀。
献王之归国也,骠骑府吏丁牧、周栩以王爱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
帝闻之,皆引见,既愍其淹滞,且欲扬献王德美,即皆擢为议郎。
乙未,幸东阿,北登太行山,至天井关。
夏,四月,乙卯,还宫。
庚申,假于祖祢。
五月,徙江陵王恭为六安王。
秋,七月,庚子,诏曰:“《春秋》重三正,慎三微。
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止用冬初十月而已。
”
冬,南单于遣兵与北虏温禺犊王战于涿邪山,斩获而还。
武威太守孟云上言:“北虏以前既和亲,而南部复往抄
肃宗孝章皇帝下元和二年(乙酉,公元八五年)
春,正月,乙酉,诏曰:“令云:‘民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
’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
著以为令!”又诏三公曰:“夫欲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朕甚餍之,甚苦之!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
如襄城令刘方,吏民同声谓之不烦,虽未有它异,斯亦殆近之矣!夫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
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治,民或失职,其咎安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
北匈奴大人车利涿兵等亡来入塞,凡七十三辈。
时北虏衰耗,党众离畔,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
南单于长死,单于汗之子宣立,为伊屠于闾鞮单于。
《太初历》施行百馀年,历稍后天。
上命治历编、本梵等综校其状,作《四分历》;二月,甲寅,始施行之。
帝之为太子也,受《尚书》于东郡太守汝南张酺。
丙辰,帝东巡,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庭中。
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特,莫不沾洽。
行过任城,幸郑均舍,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时人号为“白衣尚书”。
乙丑,帝耕于定陶。
辛未,幸泰山,柴告岱宗;进幸奉高。
壬申,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丙子,赦天下。
戊寅,进幸济南。
三月,己丑,幸鲁,庚寅,祠孔子于阙里,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二人。
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
”帝大笑曰:“非圣者子孙焉有斯言乎!”拜僖郎中。
壬辰,帝幸东平,追念献王,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
”因泣下沾襟。
遂幸献王陵,祠以太牢,亲拜祠坐,哭泣尽哀。
献王之归国也,骠骑府吏丁牧、周栩以王爱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
帝闻之,皆引见,既愍其淹滞,且欲扬献王德美,即皆擢为议郎。
乙未,幸东阿,北登太行山,至天井关。
夏,四月,乙卯,还宫。
庚申,假于祖祢。
五月,徙江陵王恭为六安王。
秋,七月,庚子,诏曰:“《春秋》重三正,慎三微。
其定律无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止用冬初十月而已。
”
冬,南单于遣兵与北虏温禺犊王战于涿邪山,斩获而还。
武威太守孟云上言:“北虏以前既和亲,而南部复往抄
起柔兆涒滩,尽柔兆敦牂,凡十一年。
建武十二丙申,公元三六年
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堂、公孙永于鱼涪津,遂围武阳。
述遣子婿史兴救之,汉迎击,破之,因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
诏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
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公孙述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
帝必欲降之,又下诏喻述曰:“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宗族完全。
诏书手记,不可数得。
”述终无降意。
秋,七月,冯骏拔江州,获田戎。
帝戒吴汉曰:“成都十馀万众,不可轻也。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忽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进逼成都;去城十馀里,阻江北营,作浮桥,使副将武威将军刘尚将万馀人屯于江南,为营相去二十馀里。
帝闻之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
幸无它者,急引兵还广都。
”诏书未到,九月,述果使其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将众十许万,分为二十馀营,出攻汉,使别将将万馀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与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馀。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诸将皆曰:“诺。
”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
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水北,自将攻江南。
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斩丰、吉。
于是引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上,而深自谴责。
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也。
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正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其郭中。
臧宫拔绵竹,破涪城,斩公孙恢;复攻拨繁、郫,与呈汉会于成都。
李通欲避权势,乞骸骨;积二岁,帝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
后有司奏封皇子,帝感通首创大谋,即日,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
公孙述困急,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
”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馀人以配岑。
岑于市桥伪建旗帜,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汉军馀七日粮,阴具
建武十二丙申,公元三六年
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堂、公孙永于鱼涪津,遂围武阳。
述遣子婿史兴救之,汉迎击,破之,因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
诏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
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公孙述将帅恐惧,日夜离叛,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
帝必欲降之,又下诏喻述曰:“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今以时自诣,则宗族完全。
诏书手记,不可数得。
”述终无降意。
秋,七月,冯骏拔江州,获田戎。
帝戒吴汉曰:“成都十馀万众,不可轻也。
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忽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进逼成都;去城十馀里,阻江北营,作浮桥,使副将武威将军刘尚将万馀人屯于江南,为营相去二十馀里。
帝闻之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
幸无它者,急引兵还广都。
”诏书未到,九月,述果使其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将众十许万,分为二十馀营,出攻汉,使别将将万馀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与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馀。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诸将皆曰:“诺。
”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
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水北,自将攻江南。
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斩丰、吉。
于是引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上,而深自谴责。
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击公也。
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正是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其郭中。
臧宫拔绵竹,破涪城,斩公孙恢;复攻拨繁、郫,与呈汉会于成都。
李通欲避权势,乞骸骨;积二岁,帝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
后有司奏封皇子,帝感通首创大谋,即日,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
公孙述困急,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
”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馀人以配岑。
岑于市桥伪建旗帜,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
汉军馀七日粮,阴具
起旃蒙大渊献,尽玄黓敦牂,凡八年。
王莽下天凤二年(乙亥,公元一五年)
春,二月,大赦天下。
民讹言黄龙堕死黄山宫中,百姓奔走往观者有万数。
莽恶之,捕系,问语所从起,不能得。
单于咸既和亲,求其子登尸。
莽欲遣使送致,恐咸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当诛侍子者故将军陈钦,以他罪杀之。
莽选辩士济南王咸为大使。
夏,五月,莽复遣和亲侯歙与咸等送右厨唯姑夕王,因奉归前所斩侍子登及诸贵人从者丧。
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等至塞迎之。
咸到单于庭,陈莽威德,莽亦多遗单于金珍,因谕说改其号,号匈奴曰“恭奴”,单于曰“善于”,赐印绶,封骨都侯当为后安公,当子男奢为后安侯。
单于贪莽金币,故曲听之,然寇盗如故。
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
公卿旦入暮出,论议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
县宰缺者数年守兼,一切贪残日甚。
中郎将、绣衣执法在郡国者,并乘权势,传相举奏。
又十一公士分布劝农桑,班时令,按诸章,冠盖相望,交错道路,召会吏民,逮捕证左,郡县赋敛,递相赇赂,白黑纷然,守阙告诉者多。
莽自见前颛权以得汉政,故务自揽众事,有司受成苟免。
诸宝物名、帑藏、钱谷官皆宦者领之;吏民上封事,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
其畏备臣下如此。
又好变改制度,政令烦多,当奉行者,辄质问乃以从事,前后相乘,愦眊不渫。
莽常御灯火至明,犹不能胜。
尚书因是为奸,寝事,上书待报者连年不得去,拘系郡县者逢赦而后出,卫卒不交代者至三岁。
谷籴常贵,边兵二十馀万人,仰衣食县官。
五原、代郡尤被其毒,起为盗贼,数千人为辈,转入旁郡。
莽遣捕盗将军孔仁将兵与郡县合击,岁馀乃定。
邯郸以北大雨,水出,深者数丈,流杀数千人。
王莽下天凤三年(丙子,公元一六年)
春,二月,乙酉,地震,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
大司空王邑上书,以地震乞骸骨。
莽不许,曰:“夫地有动有震,震者有害,动者不害。
《春秋》记地震,《易·系》坤动。
动静辟翕,万物生焉。
”其好自诬饰,皆此类也。
先是,莽以制作未定,上自公侯,下至小吏,皆不得俸禄。
夏,五月,莽下书曰:“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国用不足,民人骚动,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禄十緵布二匹,或帛一匹。
予每念之,未尝不戚焉。
今厄会已度,府帑虽未能充,略颇稍给。
其以六月朔庚寅始,赋吏禄皆如制度。
”四辅、公卿、大夫、士下至舆、僚,凡十五等。
僚禄一岁六十六斛,稍以差增。
上至四辅而为万斛
王莽下天凤二年(乙亥,公元一五年)
春,二月,大赦天下。
民讹言黄龙堕死黄山宫中,百姓奔走往观者有万数。
莽恶之,捕系,问语所从起,不能得。
单于咸既和亲,求其子登尸。
莽欲遣使送致,恐咸怨恨,害使者,乃收前言当诛侍子者故将军陈钦,以他罪杀之。
莽选辩士济南王咸为大使。
夏,五月,莽复遣和亲侯歙与咸等送右厨唯姑夕王,因奉归前所斩侍子登及诸贵人从者丧。
单于遣云、当子男大且渠奢等至塞迎之。
咸到单于庭,陈莽威德,莽亦多遗单于金珍,因谕说改其号,号匈奴曰“恭奴”,单于曰“善于”,赐印绶,封骨都侯当为后安公,当子男奢为后安侯。
单于贪莽金币,故曲听之,然寇盗如故。
莽意以为制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
公卿旦入暮出,论议连年不决,不暇省狱讼冤结,民之急务。
县宰缺者数年守兼,一切贪残日甚。
中郎将、绣衣执法在郡国者,并乘权势,传相举奏。
又十一公士分布劝农桑,班时令,按诸章,冠盖相望,交错道路,召会吏民,逮捕证左,郡县赋敛,递相赇赂,白黑纷然,守阙告诉者多。
莽自见前颛权以得汉政,故务自揽众事,有司受成苟免。
诸宝物名、帑藏、钱谷官皆宦者领之;吏民上封事,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
其畏备臣下如此。
又好变改制度,政令烦多,当奉行者,辄质问乃以从事,前后相乘,愦眊不渫。
莽常御灯火至明,犹不能胜。
尚书因是为奸,寝事,上书待报者连年不得去,拘系郡县者逢赦而后出,卫卒不交代者至三岁。
谷籴常贵,边兵二十馀万人,仰衣食县官。
五原、代郡尤被其毒,起为盗贼,数千人为辈,转入旁郡。
莽遣捕盗将军孔仁将兵与郡县合击,岁馀乃定。
邯郸以北大雨,水出,深者数丈,流杀数千人。
王莽下天凤三年(丙子,公元一六年)
春,二月,乙酉,地震,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
大司空王邑上书,以地震乞骸骨。
莽不许,曰:“夫地有动有震,震者有害,动者不害。
《春秋》记地震,《易·系》坤动。
动静辟翕,万物生焉。
”其好自诬饰,皆此类也。
先是,莽以制作未定,上自公侯,下至小吏,皆不得俸禄。
夏,五月,莽下书曰:“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国用不足,民人骚动,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禄十緵布二匹,或帛一匹。
予每念之,未尝不戚焉。
今厄会已度,府帑虽未能充,略颇稍给。
其以六月朔庚寅始,赋吏禄皆如制度。
”四辅、公卿、大夫、士下至舆、僚,凡十五等。
僚禄一岁六十六斛,稍以差增。
上至四辅而为万斛
起强圉大渊献,尽屠维赤奋若,凡三年。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丁亥,公元二七年)
春,正月,甲子,冯异为征西大将军。
邓禹惭于受任无功,数以饥卒徼赤眉战,辄不利;乃率车骑将军邓弘等自河北度至湖,要冯异共攻赤眉。
异曰:“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馀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
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
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
赤眉引还,击弘,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
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
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馀人,禹以二十四骑脱归宜阳。
异弃马步走,上回溪孤,与麾下数人归营,收其散卒,复坚壁自守。
辛巳,立四亲庙于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春陵节候。
壬午,大赦。
闰月,乙巳,邓禹上大司徒、梁侯印绶;诏还梁侯印绶,以为右将军。
冯异与赤眉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
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少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
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
帝降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
赤眉馀众东向宜阳。
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谓,乃遣刘恭乞降曰:“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帝曰:“待汝以不死耳!”丙午,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馀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
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赤眉众尚十馀万人,帝令县厨皆赐食。
明旦,大陈兵马临雒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
帝谓樊崇等曰:“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俗强相服也。
”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
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
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亻庸中佼佼者也。
”戊申,还自宜阳。
帝令樊崇等各与妻子居雒阳,赐之田宅。
其后樊崇、逢安反,诛;杨音、徐宣卒于乡里。
帝怜盆子,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使食其税终身。
刘恭为更始报仇,杀谢禄,自系狱;帝赦不诛。
二月,刘永立董宪为海西王。
永闻伏隆至剧,亦遣使立张步为齐王。
步贪王爵,犹豫未决。
隆晓譬曰:“高祖与天下约,非刘氏不王;今可得为十万户侯耳!”步欲留隆,与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丁亥,公元二七年)
春,正月,甲子,冯异为征西大将军。
邓禹惭于受任无功,数以饥卒徼赤眉战,辄不利;乃率车骑将军邓弘等自河北度至湖,要冯异共攻赤眉。
异曰:“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馀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
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
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
赤眉引还,击弘,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
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
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馀人,禹以二十四骑脱归宜阳。
异弃马步走,上回溪孤,与麾下数人归营,收其散卒,复坚壁自守。
辛巳,立四亲庙于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春陵节候。
壬午,大赦。
闰月,乙巳,邓禹上大司徒、梁侯印绶;诏还梁侯印绶,以为右将军。
冯异与赤眉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
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少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
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
帝降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
赤眉馀众东向宜阳。
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谓,乃遣刘恭乞降曰:“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帝曰:“待汝以不死耳!”丙午,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馀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
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赤眉众尚十馀万人,帝令县厨皆赐食。
明旦,大陈兵马临雒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
帝谓樊崇等曰:“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俗强相服也。
”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
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
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亻庸中佼佼者也。
”戊申,还自宜阳。
帝令樊崇等各与妻子居雒阳,赐之田宅。
其后樊崇、逢安反,诛;杨音、徐宣卒于乡里。
帝怜盆子,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使食其税终身。
刘恭为更始报仇,杀谢禄,自系狱;帝赦不诛。
二月,刘永立董宪为海西王。
永闻伏隆至剧,亦遣使立张步为齐王。
步贪王爵,犹豫未决。
隆晓譬曰:“高祖与天下约,非刘氏不王;今可得为十万户侯耳!”步欲留隆,与
起上章摄提格,尽旃蒙协洽,凡六年。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公元三零年)
春,正月,丙辰,以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徭役,比丰、沛。
吴汉等拔朐,斩董宪、庞萌,江、淮、山东悉平。
诸将还京师,置酒赏赐。
帝积苦兵,间以隗嚣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垂,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因休诸将于雒阳,分军士於河内,数腾书陇、蜀,告示祸福。
公孙述屡移书中国,自陈符命,冀以惑众。
帝与述书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
代汉者姓当涂,其名高;君岂高之身邪!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贼臣乱子,仓卒时人皆欲为君事耳。
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当早为定计。
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署曰:“公孙皇帝。
”述不答。
其骑都尉平陵荆邯说述曰:“汉高祖起于行陈之中,兵破身困者数矣;然军败复合,疮愈复战。
何则?前死而成功,愈于却就于灭亡也!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遇更始政乱,复失天下,众庶引领,四方瓦解,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发间使,召携贰,使西州豪桀咸居心于山东,则五分而有其四;若举兵天水,必至沮溃,天水既定,则九分而有其八。
陛下以梁州之地,内奉万乘,外给三军,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溃之变矣!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桀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
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
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
”述以问群臣,博士吴柱曰:“武王伐殷,八百诸侯不期同辞,然犹还师以待天命。
未闻无左右之助。
而欲出师千里之外者也。
”邯曰:“今东帝无尺十之柄,驱乌合之众,跨马陷敌,所向辄平,不亟乘时与之分功,而坐谈武王之说,是复效隗嚣欲为西伯也。
”述然邯言,欲悉发北军屯士及山东客兵,使延岑、田戎分出两道,与汉中诸将合兵并势。
蜀人及其弟光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固争之,述乃止。
延岑、田戎亦数请兵立功,述终疑不听,唯公孙氏得任事。
述废铜钱,置铁钱,货币不行,百姓苦之。
为政苛细,察于小事,如为清水令时而已。
好改易郡县官名。
少尝为郎,习汉家故事,出入法驾,鸾旗旄骑。
又立其两子为王,食犍为、广汉各数县。
或谏曰:“成败未可知,戎士暴露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公元三零年)
春,正月,丙辰,以舂陵乡为章陵县,世世复徭役,比丰、沛。
吴汉等拔朐,斩董宪、庞萌,江、淮、山东悉平。
诸将还京师,置酒赏赐。
帝积苦兵,间以隗嚣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垂,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因休诸将于雒阳,分军士於河内,数腾书陇、蜀,告示祸福。
公孙述屡移书中国,自陈符命,冀以惑众。
帝与述书曰:“图谶言公孙,即宣帝也。
代汉者姓当涂,其名高;君岂高之身邪!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君非吾贼臣乱子,仓卒时人皆欲为君事耳。
君日月已逝,妻子弱小,当早为定计。
天下神器,不可力争,宜留三思!”署曰:“公孙皇帝。
”述不答。
其骑都尉平陵荆邯说述曰:“汉高祖起于行陈之中,兵破身困者数矣;然军败复合,疮愈复战。
何则?前死而成功,愈于却就于灭亡也!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强士附,威加山东;遇更始政乱,复失天下,众庶引领,四方瓦解,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师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令汉帝释关、陇之忧,专精东伐,四分天下而有其三;发间使,召携贰,使西州豪桀咸居心于山东,则五分而有其四;若举兵天水,必至沮溃,天水既定,则九分而有其八。
陛下以梁州之地,内奉万乘,外给三军,百姓愁困,不堪上命,将有王氏自溃之变矣!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桀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传檄吴、楚,长沙以南必随风而靡。
令延岑出汉中,定三辅,天水、陇西拱手自服。
如此,海内震摇,冀有大利。
”述以问群臣,博士吴柱曰:“武王伐殷,八百诸侯不期同辞,然犹还师以待天命。
未闻无左右之助。
而欲出师千里之外者也。
”邯曰:“今东帝无尺十之柄,驱乌合之众,跨马陷敌,所向辄平,不亟乘时与之分功,而坐谈武王之说,是复效隗嚣欲为西伯也。
”述然邯言,欲悉发北军屯士及山东客兵,使延岑、田戎分出两道,与汉中诸将合兵并势。
蜀人及其弟光以为不宜空国千里之外,决成败于一举,固争之,述乃止。
延岑、田戎亦数请兵立功,述终疑不听,唯公孙氏得任事。
述废铜钱,置铁钱,货币不行,百姓苦之。
为政苛细,察于小事,如为清水令时而已。
好改易郡县官名。
少尝为郎,习汉家故事,出入法驾,鸾旗旄骑。
又立其两子为王,食犍为、广汉各数县。
或谏曰:“成败未可知,戎士暴露
起强圉协洽,尽上章涒滩,凡十四年。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公元四七年)
春,正月,南郡蛮叛;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以陈留太守王况为大司徒。
冬,十月,丙申,以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反,遣刘尚发兵万馀人溯沅水入武溪击之。
尚轻敌深入,蛮乘险邀之,尚一军悉没。
初,匈奴单于舆弟右谷蠡王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次即当为单于。
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
乌珠留单于有子曰比,为右薁鞬日逐王,领南边八部。
比见知牙师死,出怨言曰:“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次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我当立。
”遂内怀猜惧,庭会稀阔。
单于疑之,乃遣两骨都侯监领比所部兵。
及单于蒲奴立,比益恨望,密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诣西河太守求内附。
两骨都侯颇觉其意,会五月龙祠,劝单于诛比。
比弟渐将王在单于帐下,闻之,驰以报比。
比遂聚八部兵四五万人,待两骨都侯还,欲杀之。
骨都侯且到,知其谋,亡去。
单于遣万骑击之,见比众盛,不敢进而还。
是岁,鬲侯硃祜薨。
祜为人质直,尚儒学;为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
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
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四年(戊申,公元四八年)
春,正月,乙亥,赦天下。
匈奴八部大人共议立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永为籓蔽,扦御北虏。
事下公卿,议者皆以为:“天下初定,中国空虚,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
”五官中郎将耿国独以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
令东扦鲜卑,北拒匈奴,率厉四夷,完复边郡。
”帝从之。
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
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
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
”帝令试之。
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授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馀人,征五溪。
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
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冬,十月,匈奴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遣使诣阙奉籓称臣。
上以问朗陵侯臧宫。
宫曰:“匈奴饥疫分争,臣愿得五千骑以立功。
”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
”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公元四九年)
春,正月,辽东徼外貊人寇边,太守祭肜招降之。
肜又以财利抚纳鲜卑大都护偏何,使招致异种,骆驿款塞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公元四七年)
春,正月,南郡蛮叛;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以陈留太守王况为大司徒。
冬,十月,丙申,以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反,遣刘尚发兵万馀人溯沅水入武溪击之。
尚轻敌深入,蛮乘险邀之,尚一军悉没。
初,匈奴单于舆弟右谷蠡王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次即当为单于。
单于欲传其子,遂杀知牙师。
乌珠留单于有子曰比,为右薁鞬日逐王,领南边八部。
比见知牙师死,出怨言曰:“以兄弟言之,右谷蠡王次当立;以子言之,我前单于长子,我当立。
”遂内怀猜惧,庭会稀阔。
单于疑之,乃遣两骨都侯监领比所部兵。
及单于蒲奴立,比益恨望,密遣汉人郭衡奉匈奴地图,诣西河太守求内附。
两骨都侯颇觉其意,会五月龙祠,劝单于诛比。
比弟渐将王在单于帐下,闻之,驰以报比。
比遂聚八部兵四五万人,待两骨都侯还,欲杀之。
骨都侯且到,知其谋,亡去。
单于遣万骑击之,见比众盛,不敢进而还。
是岁,鬲侯硃祜薨。
祜为人质直,尚儒学;为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
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
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四年(戊申,公元四八年)
春,正月,乙亥,赦天下。
匈奴八部大人共议立日逐王比为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永为籓蔽,扦御北虏。
事下公卿,议者皆以为:“天下初定,中国空虚,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
”五官中郎将耿国独以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
令东扦鲜卑,北拒匈奴,率厉四夷,完复边郡。
”帝从之。
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
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
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
”帝令试之。
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授率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馀人,征五溪。
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
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冬,十月,匈奴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遣使诣阙奉籓称臣。
上以问朗陵侯臧宫。
宫曰:“匈奴饥疫分争,臣愿得五千骑以立功。
”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
”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公元四九年)
春,正月,辽东徼外貊人寇边,太守祭肜招降之。
肜又以财利抚纳鲜卑大都护偏何,使招致异种,骆驿款塞
起昭阳协洽,尽阏逢涒滩,凡二年。
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公元二三年)
春,正月,甲子朔,汉兵与下江兵共攻甄阜、梁丘赐,斩之,杀士卒二万馀人。
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引兵欲据宛,刘縯与战于淯阳下,大破之,遂围宛。
先是,青、徐贼众虽数十万人,讫无文书、号令、旌旗、部曲。
及汉兵起,皆称将军,攻城略地,移书称说。
莽闻之,始惧。
舂陵戴侯曾孙玄在平林兵中,号更始将军。
时汉兵已十馀万,诸将议以兵多而无所统一,欲立刘氏以从人望。
南阳豪桀及王常等皆欲立刘縯;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縯威明,贪玄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召縯示其议。
縯曰:“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甚厚,然今赤眉起青、徐,众数十万,闻南阳立宗室,恐赤眉复有所立,王莽未灭而宗室相攻,是疑天下而自损权,非所以破莽也。
舂陵去宛三百里耳,遽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
不如且称王以号令,王势亦足以斩诸将。
若赤眉所立者贤,相率而往从之,必不夺吾爵位。
若无所立,破莽,降赤眉,然后举尊号,亦未晚也。
”诸将多曰:“善!”张卬拔剑击地曰:“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众皆从之。
二月,辛巳朔,设坛场于淯水上沙中,玄即皇帝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
于是大赦,改元,以族父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硃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馀皆九卿将军。
由是豪桀失望,多不服。
王莽欲外示自安,乃染其须发,立杜陵史谌女为皇后;置后宫,位号视公、卿、大夫、元士者凡百二十人。
莽赦天下,诏:“王匡、哀章等讨青、徐盗贼,严尤、陈茂等讨前队丑虏,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
复迷惑不解散,将遣大司空、隆新公将百万之师劋绝之矣。
”
三月,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
王莽闻严尤、陈茂败,乃遣司空王邑驰传,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
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以长人巨母霸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
邑至洛阳,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二万人,号百万;馀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夏,五月,寻、邑南出颍川,与严尤、陈茂合。
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
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
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公元二三年)
春,正月,甲子朔,汉兵与下江兵共攻甄阜、梁丘赐,斩之,杀士卒二万馀人。
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引兵欲据宛,刘縯与战于淯阳下,大破之,遂围宛。
先是,青、徐贼众虽数十万人,讫无文书、号令、旌旗、部曲。
及汉兵起,皆称将军,攻城略地,移书称说。
莽闻之,始惧。
舂陵戴侯曾孙玄在平林兵中,号更始将军。
时汉兵已十馀万,诸将议以兵多而无所统一,欲立刘氏以从人望。
南阳豪桀及王常等皆欲立刘縯;而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縯威明,贪玄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后召縯示其议。
縯曰:“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甚厚,然今赤眉起青、徐,众数十万,闻南阳立宗室,恐赤眉复有所立,王莽未灭而宗室相攻,是疑天下而自损权,非所以破莽也。
舂陵去宛三百里耳,遽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
不如且称王以号令,王势亦足以斩诸将。
若赤眉所立者贤,相率而往从之,必不夺吾爵位。
若无所立,破莽,降赤眉,然后举尊号,亦未晚也。
”诸将多曰:“善!”张卬拔剑击地曰:“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众皆从之。
二月,辛巳朔,设坛场于淯水上沙中,玄即皇帝位,南面立,朝群臣;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
于是大赦,改元,以族父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硃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馀皆九卿将军。
由是豪桀失望,多不服。
王莽欲外示自安,乃染其须发,立杜陵史谌女为皇后;置后宫,位号视公、卿、大夫、元士者凡百二十人。
莽赦天下,诏:“王匡、哀章等讨青、徐盗贼,严尤、陈茂等讨前队丑虏,明告以生活、丹青之信。
复迷惑不解散,将遣大司空、隆新公将百万之师劋绝之矣。
”
三月,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
王莽闻严尤、陈茂败,乃遣司空王邑驰传,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
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以长人巨母霸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
邑至洛阳,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二万人,号百万;馀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夏,五月,寻、邑南出颍川,与严尤、陈茂合。
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
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
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
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
起屠维大荒落,尽阏逢阉茂,凡六年。
王莽中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九年)
春,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
初,莽娶故丞相王訢孙宜春侯咸女为妻,立以为皇后;生四男,宇、获前诛死,安颇荒忽,乃以临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
封宇子六人皆为公。
大赦天下。
莽乃策命孺子为定安公,封以万户,地方百里;立汉祖宗之庙于其国,与周后并行其正朔、服色;以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
读策毕,莽亲执孺子手,流涕歔欷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哀叹良久。
中傅将孺子下殿,北面而称臣。
百僚陪位,莫不感动。
又按金匮封拜辅臣:以太傅、左辅王舜为太师,封安新公;大司徒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少阿、羲和刘秀为国师,嘉新公;广汉梓潼哀章为国将,美新公;是为四辅,位上公。
太保、后承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步兵将军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是为三公。
太阿、右拂、大司空甄丰为更始将军,广新公;京兆王兴为卫将军,奉新公;轻车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成新公;京兆王盛为前将军,崇新公;是为四将。
凡十一公。
王兴者,故城门令史;王盛者,卖饼;莽按符命求得此姓名十馀人,两人容貌应卜相,径从布衣登用,以示神焉。
是日,封拜卿大夫、侍中、尚书官凡数百人,诸刘为郡守者皆徙为谏大夫。
改明光宫为定安馆,定安太后居之;以大鸿胪府为定安公第;皆置门卫使者监领。
敕阿乳母不得与婴语,常在四壁中,至于长大,不能名六畜;后莽以女孙宇子妻之。
莽策命群司各以其职,如典诰之文。
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
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鸿胪曰典乐,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与三公司卿分属三公。
置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诸职。
又更光禄勋等名为六监,皆上卿。
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大尉,县令、长曰宰。
长乐宫曰常乐室,长安曰常安。
其馀百官、宫室、郡县尽易其名,不可胜纪。
封王氏齐缞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缌麻为男;其女皆为任。
男以“睦”,女以“隆”为号焉。
又曰:“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
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及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
”于是汉诸侯王二十二人皆降为公,王子侯者百八十一人皆降为子,其后皆夺爵焉。
莽又封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夏、商、周及皋陶、伊尹之后皆为公、侯,使各奉其祭祀。
莽
王莽中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九年)
春,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韨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
初,莽娶故丞相王訢孙宜春侯咸女为妻,立以为皇后;生四男,宇、获前诛死,安颇荒忽,乃以临为皇太子,安为新嘉辟。
封宇子六人皆为公。
大赦天下。
莽乃策命孺子为定安公,封以万户,地方百里;立汉祖宗之庙于其国,与周后并行其正朔、服色;以孝平皇后为定安太后。
读策毕,莽亲执孺子手,流涕歔欷曰:“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哀叹良久。
中傅将孺子下殿,北面而称臣。
百僚陪位,莫不感动。
又按金匮封拜辅臣:以太傅、左辅王舜为太师,封安新公;大司徒平晏为太傅,就新公;少阿、羲和刘秀为国师,嘉新公;广汉梓潼哀章为国将,美新公;是为四辅,位上公。
太保、后承甄邯为大司马,承新公;丕进侯王寻为大司徒,章新公;步兵将军王邑为大司空,隆新公;是为三公。
太阿、右拂、大司空甄丰为更始将军,广新公;京兆王兴为卫将军,奉新公;轻车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成新公;京兆王盛为前将军,崇新公;是为四将。
凡十一公。
王兴者,故城门令史;王盛者,卖饼;莽按符命求得此姓名十馀人,两人容貌应卜相,径从布衣登用,以示神焉。
是日,封拜卿大夫、侍中、尚书官凡数百人,诸刘为郡守者皆徙为谏大夫。
改明光宫为定安馆,定安太后居之;以大鸿胪府为定安公第;皆置门卫使者监领。
敕阿乳母不得与婴语,常在四壁中,至于长大,不能名六畜;后莽以女孙宇子妻之。
莽策命群司各以其职,如典诰之文。
置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位皆孤卿。
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大理曰作士,太常曰秩宗,大鸿胪曰典乐,少府曰共工,水衡都尉曰予虞,与三公司卿分属三公。
置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分主中都官诸职。
又更光禄勋等名为六监,皆上卿。
改郡太守曰大尹,都尉曰大尉,县令、长曰宰。
长乐宫曰常乐室,长安曰常安。
其馀百官、宫室、郡县尽易其名,不可胜纪。
封王氏齐缞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缌麻为男;其女皆为任。
男以“睦”,女以“隆”为号焉。
又曰:“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
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及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
”于是汉诸侯王二十二人皆降为公,王子侯者百八十一人皆降为子,其后皆夺爵焉。
莽又封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夏、商、周及皋陶、伊尹之后皆为公、侯,使各奉其祭祀。
莽
起强圉作噩,尽昭阳单阏,凡七年。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寿三年(丁酉,公元一五七年)
春,正月,己未,赦天下。
居风令贪暴无度,县人硃达等与蛮夷同反,攻杀令,聚众至四五千人。
夏,四月,进攻九真,九真太守儿式战死。
诏九真都尉魏朗讨破之。
闰月,庚辰晦,日有食之。
京师蝗。
或上言:“民之贫困以货轻钱薄,宜改铸大钱。
”事下四府群僚及太学能言之士议之。
太学生刘陶上议曰:“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乎民饥。
窃见比年已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轴空于公私之求。
民所患者,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和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虽皇、羲之纯德,唐、虞之文明,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
盖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也。
议者不达农殖之本,多言铸冶之便。
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
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则百姓不劳而足。
陛下愍海内之忧戚,欲铸钱齐货以救其弊,犹养鱼沸鼎之中。
栖鸟烈火之上;水、木,本鱼鸟之所生也,用之不时,必至焦烂。
愿陛下宽锲薄之禁,后冶铸之议,听民庶之谣吟,问路叟之所忧,瞰三光之文耀,视山河之分流,天下之心,国家大事,粲然皆见,无有遗惑者矣。
伏念当今地广而不得耕,民众而无所食,群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厌。
诚恐卒有役夫、穷匠起于板筑之间,投斤攘臂,登高远呼,使怨之民响应云合。
虽方尺之钱,何有能救其危也!”遂不改钱。
冬,十一月,司徒尹颂薨。
长沙蛮反,寇益阳。
以司空韩縯为司徒,以太常北海孙朗为司空。
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元年(戊戌,公元一五八年)
夏,五月,甲戊晦,日有食之。
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
冀闻之,讽雒阳收考授,死于狱。
帝由是怒冀。
京师蝗。
六月,戊寅,赦天下,改元。
大雩。
秋,七月,甲子,太尉黄琼免;以太常胡广为太尉。
冬,十月,帝校猎广成,遂幸上林苑。
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与乌桓、鲜卑寇缘边九郡。
帝以京兆尹陈龟为度辽将军。
龟临行,上疏曰:“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
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今西州边鄙,土地脊角,民数更寇虏,室家残破,虽含生气,实同枯朽。
往岁并州水雨,灾螟互生,稼穑荒耗,租更空阙。
陛下以百姓为子,焉可不垂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寿三年(丁酉,公元一五七年)
春,正月,己未,赦天下。
居风令贪暴无度,县人硃达等与蛮夷同反,攻杀令,聚众至四五千人。
夏,四月,进攻九真,九真太守儿式战死。
诏九真都尉魏朗讨破之。
闰月,庚辰晦,日有食之。
京师蝗。
或上言:“民之贫困以货轻钱薄,宜改铸大钱。
”事下四府群僚及太学能言之士议之。
太学生刘陶上议曰:“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乎民饥。
窃见比年已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轴空于公私之求。
民所患者,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和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虽皇、羲之纯德,唐、虞之文明,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
盖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也。
议者不达农殖之本,多言铸冶之便。
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厌之求也。
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则百姓不劳而足。
陛下愍海内之忧戚,欲铸钱齐货以救其弊,犹养鱼沸鼎之中。
栖鸟烈火之上;水、木,本鱼鸟之所生也,用之不时,必至焦烂。
愿陛下宽锲薄之禁,后冶铸之议,听民庶之谣吟,问路叟之所忧,瞰三光之文耀,视山河之分流,天下之心,国家大事,粲然皆见,无有遗惑者矣。
伏念当今地广而不得耕,民众而无所食,群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厌。
诚恐卒有役夫、穷匠起于板筑之间,投斤攘臂,登高远呼,使怨之民响应云合。
虽方尺之钱,何有能救其危也!”遂不改钱。
冬,十一月,司徒尹颂薨。
长沙蛮反,寇益阳。
以司空韩縯为司徒,以太常北海孙朗为司空。
孝桓皇帝上之下延熹元年(戊戌,公元一五八年)
夏,五月,甲戊晦,日有食之。
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
冀闻之,讽雒阳收考授,死于狱。
帝由是怒冀。
京师蝗。
六月,戊寅,赦天下,改元。
大雩。
秋,七月,甲子,太尉黄琼免;以太常胡广为太尉。
冬,十月,帝校猎广成,遂幸上林苑。
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与乌桓、鲜卑寇缘边九郡。
帝以京兆尹陈龟为度辽将军。
龟临行,上疏曰:“臣闻三辰不轨,擢士为相;蛮夷不恭,拔卒为将。
臣无文武之才,而忝鹰扬之任,虽殁躯体,无所云补。
今西州边鄙,土地脊角,民数更寇虏,室家残破,虽含生气,实同枯朽。
往岁并州水雨,灾螟互生,稼穑荒耗,租更空阙。
陛下以百姓为子,焉可不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