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
〈方凭积善〉,每慰人心。
方期戬穀。
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
尔父〈□制,改「被胁」又改〉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 命,亦在平原。
仁兄爱我,〈恐〉俾尔传言。
尔既归止,爰开土门。
土门既开,凶威大蹙。
〈贼臣拥众不救〉贼臣〈拥〉不救,孤城围逼。
父〈擒〉陷子死,巢倾卵覆。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
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呜乎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东近〉河关。
〈尔之〉尔明比者,再陷常山。
〈提〉携尔首櫬,〈亦自常山〉及兹同还。
抚念摧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卜尔幽宅。
〈抚〉魂而有知,无嗟久客。
呜呼哀哉尚饗!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传》。
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
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
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
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
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馀,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
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
籍大历中于和州
将为穹谷峭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淩绝峰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
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
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他,且异之。
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
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
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纤馀。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
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
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外。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
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勃言:乡人奉五月一日诲,子弟各陈百里之术宣于政者,承命惶灼,伏增悲悚。
勃闻古人有言: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
何则?以其无益于国而累于家也。
呜呼!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所以迟回忍耻而已者,徒以虚死不如立节,苟殒不如成名,悔过傥存于已,为仁不假于物。
是以孟明不屑三奔之诮而罢匡秦之心,冯异不耻一败之失而摧辅汉之气,故其志卒行也,其功卒就也。
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此勃所以怀既往而不咎,指将来而骏奔,割万恨于生涯,进一篑于平地者。
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
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
嗟乎!此皆勃之罪也。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然勃尝闻之《大易》曰:「人之所助者信也,天之所助者顺也。
是以君子不以否屈而易方,故屈而终泰。
忠臣不以困穷而丧志,故穷而必亨。」今交趾虽远,还珠者尝用之矣。
《书》不云乎:「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不胜愤激之至,谨上《百里昌言》一部,列为十八篇,分为上下卷,庶竭私款,少裨公政。
追思罪戾,若投水谷。
谨奉言疏不备。
勃再拜。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洛都四野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香山之坏久矣,楼亭骞崩,佛僧暴露。
士君子惜之,予亦惜之;佛弟子耻之,予亦耻之。
顷予为庶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性好闲游,灵迹胜概靡不周览。
毎至兹寺,慨然有葺完之愿焉。
迨今七八年。
幸为山水主,是偿初心、复始愿之秋也。
似有缘会,果成就之。
噫!予早与故元相国微之定交于生死之间,冥心于因果之际。
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志文见托。
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获、舆马、绫帛洎银鞍、玉带之物,价当六七十万,为谢文之贽,来致于予。
予念平生分,文不当辞,贽不当纳。
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讫不得已,回施兹寺。
因请悲知僧清闲主张之,命谨干将士复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次至石楼一所,连廊六间,次东佛龛大屋十一间,次南宾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间,凡支坏补缺,垒聩覆漏,杇墁之功必精,赭垩之饰必良,虽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
譬如长者坏宅,郁为导师化城。
于是龛像无燥湿陊泐之危,寺僧有经行宴坐之安,游者得息肩,观者得寓目。
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士君子、佛弟子,豁然如释憾刷耻之为。
清闲上人与予及微之,皆夙旧也,交情愿力,尽得知之,感往念来,欢且赞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
而是功德,应归微之。
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予应曰:「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复同游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洏涕下。
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
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
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
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只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
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
一别行万里,来时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千里人归去,心画一杯中。
莫虑前途远,开坑逐便风。
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
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
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辛。
牵牛石上过,不见有蹄痕。
一月三场战,曾无赏罚为。
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
自入新丰市,唯闻旧酒香。
抱琴酤一醉,尽日卧弯汤。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
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
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
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
扣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
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
龙门多贵客,出户是贤宾。
今日归家去,将与贵人看。
天吞日月奣,五月已三龙。
言身一寸谢,千里重会撞。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
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
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
题诗安瓶上,将与卖人看。
自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
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
念念催年促,由如少水如。
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