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靈公不君。
厚斂以彫牆。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
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
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
”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羣臣賴之。
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能補過也。
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
猶不改。
宦子驟諫。
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晨往,寢門癖矣。
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
有一於此,不如死也。
”觸槐而死。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
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殺之。
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爲!”鬥且出。
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
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請以遺之。
”使盡之,而爲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
既而與爲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
宣子未出山而復。
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
”以示於朝。
宣子曰:“不然。
”對曰:“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趙盾,古之良大夫也,爲法受惡。
惜也,越竟乃免。
”
厚斂以彫牆。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
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
”三進及溜,而後視之。
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
”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羣臣賴之。
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能補過也。
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
猶不改。
宦子驟諫。
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晨往,寢門癖矣。
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
有一於此,不如死也。
”觸槐而死。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
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殺之。
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爲!”鬥且出。
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
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請以遺之。
”使盡之,而爲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
既而與爲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
宣子未出山而復。
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
”以示於朝。
宣子曰:“不然。
”對曰:“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趙盾,古之良大夫也,爲法受惡。
惜也,越竟乃免。
”
◇閔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
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
親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繼之如君父也者,受國焉爾。
齊人救邢。
善救邢也。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莊公葬而後舉諡,諡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於洛姑。
盟納季子也。
季子來歸。
其曰季子,貴之也。
其曰來歸,喜之也。
冬,齊仲孫來。
其曰齊仲孫,外之也。
其不目而曰仲孫,疏之也。
其言齊,以累桓也。
◇閔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
夏,五月乙酉,吉禘於莊公。
吉禘者,不吉者也。
喪事未畢而舉吉祭,故非之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
不地,故也。
其不書葬,不以討母葬子也。
九月,夫人姜氏孫於邾。
孫之爲言猶孫也。
諱奔也。
公子慶父出奔莒。
其曰出,絕之也。
慶父不復見矣。
冬,齊高子來盟。
其曰來,喜之也。
其曰高子,貴之也。
盟立僖公也。
不言使何也?不以齊侯使高子也。
十有二月,狄入衛。
鄭棄其師。
惡其長也。
兼不反其衆,則是棄其師也。
元年春,王正月。
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
親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繼之如君父也者,受國焉爾。
齊人救邢。
善救邢也。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莊公葬而後舉諡,諡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於洛姑。
盟納季子也。
季子來歸。
其曰季子,貴之也。
其曰來歸,喜之也。
冬,齊仲孫來。
其曰齊仲孫,外之也。
其不目而曰仲孫,疏之也。
其言齊,以累桓也。
◇閔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
夏,五月乙酉,吉禘於莊公。
吉禘者,不吉者也。
喪事未畢而舉吉祭,故非之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
不地,故也。
其不書葬,不以討母葬子也。
九月,夫人姜氏孫於邾。
孫之爲言猶孫也。
諱奔也。
公子慶父出奔莒。
其曰出,絕之也。
慶父不復見矣。
冬,齊高子來盟。
其曰來,喜之也。
其曰高子,貴之也。
盟立僖公也。
不言使何也?不以齊侯使高子也。
十有二月,狄入衛。
鄭棄其師。
惡其長也。
兼不反其衆,則是棄其師也。
◇僖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
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
齊師、宋師、曹師次於聶北,救邢。
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
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齊侯之意也。
是齊侯與?齊侯也。
何用見其是齊侯也?曹無師,曹師者曹伯也。
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齊侯,不可言曹伯也。
其不言齊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揚,不言齊侯也。
夏,六月,邢遷於夷儀。
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
其地,邢復見也。
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是向之師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齊侯之功也。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於夷。
夫人薨不地,地,故也。
齊人以歸。
不言以喪歸,非以喪歸也。
加喪焉,諱以夫人歸也,其以歸薨之也。
楚人伐鄭。
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於檉。
九月,公敗邾師於偃。
不日,疑戰也。
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於麗,獲莒挐。
莒無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獲之目之也。
內不言獲,此其言獲何也?惡公子之紿。
紿者奈何?公子友謂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說,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曰「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
公子友以殺之。
然則何以惡乎紿也?曰棄師之道也。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其不言姜,以其殺二子,貶之也。
或曰爲齊桓諱殺同姓也。
◇僖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楚丘者何?衛邑也。
國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衛也。
則其不言城衛何也?衛未遷也。
其不言衛之遷焉何也?不與齊侯專封也。
其言城之者,專辭也。
故非天子不得專封諸侯。
諸侯不得專封諸侯,雖通其仁以義而不與也。
故曰仁不勝道。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師、晉師滅夏陽。
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
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
其先晉何也?爲主乎滅夏陽也。
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
滅夏陽而虞虢舉矣。
虞之爲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
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爲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
元年春,王正月。
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
齊師、宋師、曹師次於聶北,救邢。
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
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齊侯之意也。
是齊侯與?齊侯也。
何用見其是齊侯也?曹無師,曹師者曹伯也。
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齊侯,不可言曹伯也。
其不言齊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揚,不言齊侯也。
夏,六月,邢遷於夷儀。
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
其地,邢復見也。
齊師、宋師、曹師城邢。
是向之師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齊侯之功也。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於夷。
夫人薨不地,地,故也。
齊人以歸。
不言以喪歸,非以喪歸也。
加喪焉,諱以夫人歸也,其以歸薨之也。
楚人伐鄭。
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於檉。
九月,公敗邾師於偃。
不日,疑戰也。
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於麗,獲莒挐。
莒無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獲之目之也。
內不言獲,此其言獲何也?惡公子之紿。
紿者奈何?公子友謂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說,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曰「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
公子友以殺之。
然則何以惡乎紿也?曰棄師之道也。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
其不言姜,以其殺二子,貶之也。
或曰爲齊桓諱殺同姓也。
◇僖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楚丘者何?衛邑也。
國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衛也。
則其不言城衛何也?衛未遷也。
其不言衛之遷焉何也?不與齊侯專封也。
其言城之者,專辭也。
故非天子不得專封諸侯。
諸侯不得專封諸侯,雖通其仁以義而不與也。
故曰仁不勝道。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師、晉師滅夏陽。
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
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
其先晉何也?爲主乎滅夏陽也。
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
滅夏陽而虞虢舉矣。
虞之爲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
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爲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於君則君輕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
鄉射之禮。
主人戒賓,賓出迎,再拜。
主人答再拜,乃請。
賓禮辭,許。
主人再拜,賓答再拜。
主人退;賓送,再拜。
無介。
乃席賓,南面,東上。
衆賓之席,繼而西。
席主人於阼階上,西面。
尊於賓席之東,兩壺,斯禁,左玄酒,皆加勺。
篚在其南,東肆。
設洗於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
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
縣於洗東北,西面。
乃張侯,下綱不及地武。
不繫左下綱,中掩束之。
乏參侯道,居侯黨之一,西五步。
羹定。
主人朝服,乃速賓;賓朝服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退;賓送,再拜。
賓及衆賓遂従之。
及門,主人一相出迎於門外,再拜;賓答再拜。
揖衆賓。
主人以賓揖,先入。
賓厭衆賓,衆賓皆入門左,東面北上。
賓少進,主人以賓三揖,皆行。
及階,三讓,主人升一等,賓升。
主人阼階上當楣北面再拜,賓西階上當楣北面答再拜。
主人坐取爵於上篚,以降。
賓降。
主人阼階前西面坐奠爵,興辭降。
賓對。
主人坐取爵,興,適洗,南面坐奠爵於篚下,盥洗。
賓進,東北面辭洗。
主人坐奠爵於篚,興對,賓反位。
主人卒洗,壹揖,壹讓,以賓升。
賓西階上北面拜洗。
主人阼階上北面奠爵,遂答拜,乃降。
賓降,主人辭降,賓對。
主人卒盥,壹揖壹讓升;賓升,西階上疑立。
主人坐取爵,實之賓席之前,西北面獻賓。
賓西階上北面拜,主人少退。
賓進受爵於席前,復位。
主人阼階上拜送爵,賓少退。
薦脯醢。
賓升席,自西方。
乃設折俎。
主人阼階東疑立。
賓坐,左執爵,右祭脯醢,奠爵於薦西,興取肺,坐,絕祭,尚左手,嚌之,興,加於俎,坐梲手,執爵,遂祭酒,興,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尊爵,拜,告旨,執爵興。
主人阼階上答拜。
賓西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
主人阼階上答拜。
賓以虛爵降。
主人降。
賓西階前東面坐奠爵,興,辭降;主人對。
賓坐取爵,適洗,北面坐奠爵於篚下,興,盥洗。
主人阼階之東,南面辭洗。
賓坐奠爵於篚,興對。
主人反位。
賓卒洗,揖讓如初,升。
主人拜洗,賓答拜,興,降盥,如主人之禮。
賓升,實爵主人之席前,東南面酢主人。
主人阼階上拜,賓少退。
主人進受爵,復位,賓西階上拜送爵。
薦脯醢。
主人升席自北方。
乃設折俎。
祭如賓禮,不告旨,自席前適阼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
賓西階上北面答拜。
主人坐奠爵於序端,阼階上再拜崇酒,賓西階上答再拜。
主人坐取觶於篚,以降。
賓降,主人奠觶辭降,賓對,東面立。
主人坐取觶,洗,賓不辭洗。
卒洗,揖讓升。
賓西階上疑立。
主人實觶,酬
主人戒賓,賓出迎,再拜。
主人答再拜,乃請。
賓禮辭,許。
主人再拜,賓答再拜。
主人退;賓送,再拜。
無介。
乃席賓,南面,東上。
衆賓之席,繼而西。
席主人於阼階上,西面。
尊於賓席之東,兩壺,斯禁,左玄酒,皆加勺。
篚在其南,東肆。
設洗於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
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
縣於洗東北,西面。
乃張侯,下綱不及地武。
不繫左下綱,中掩束之。
乏參侯道,居侯黨之一,西五步。
羹定。
主人朝服,乃速賓;賓朝服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退;賓送,再拜。
賓及衆賓遂従之。
及門,主人一相出迎於門外,再拜;賓答再拜。
揖衆賓。
主人以賓揖,先入。
賓厭衆賓,衆賓皆入門左,東面北上。
賓少進,主人以賓三揖,皆行。
及階,三讓,主人升一等,賓升。
主人阼階上當楣北面再拜,賓西階上當楣北面答再拜。
主人坐取爵於上篚,以降。
賓降。
主人阼階前西面坐奠爵,興辭降。
賓對。
主人坐取爵,興,適洗,南面坐奠爵於篚下,盥洗。
賓進,東北面辭洗。
主人坐奠爵於篚,興對,賓反位。
主人卒洗,壹揖,壹讓,以賓升。
賓西階上北面拜洗。
主人阼階上北面奠爵,遂答拜,乃降。
賓降,主人辭降,賓對。
主人卒盥,壹揖壹讓升;賓升,西階上疑立。
主人坐取爵,實之賓席之前,西北面獻賓。
賓西階上北面拜,主人少退。
賓進受爵於席前,復位。
主人阼階上拜送爵,賓少退。
薦脯醢。
賓升席,自西方。
乃設折俎。
主人阼階東疑立。
賓坐,左執爵,右祭脯醢,奠爵於薦西,興取肺,坐,絕祭,尚左手,嚌之,興,加於俎,坐梲手,執爵,遂祭酒,興,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尊爵,拜,告旨,執爵興。
主人阼階上答拜。
賓西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
主人阼階上答拜。
賓以虛爵降。
主人降。
賓西階前東面坐奠爵,興,辭降;主人對。
賓坐取爵,適洗,北面坐奠爵於篚下,興,盥洗。
主人阼階之東,南面辭洗。
賓坐奠爵於篚,興對。
主人反位。
賓卒洗,揖讓如初,升。
主人拜洗,賓答拜,興,降盥,如主人之禮。
賓升,實爵主人之席前,東南面酢主人。
主人阼階上拜,賓少退。
主人進受爵,復位,賓西階上拜送爵。
薦脯醢。
主人升席自北方。
乃設折俎。
祭如賓禮,不告旨,自席前適阼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
賓西階上北面答拜。
主人坐奠爵於序端,阼階上再拜崇酒,賓西階上答再拜。
主人坐取觶於篚,以降。
賓降,主人奠觶辭降,賓對,東面立。
主人坐取觶,洗,賓不辭洗。
卒洗,揖讓升。
賓西階上疑立。
主人實觶,酬
編者按:諡,據生前行事評定褒貶,給一稱號。
此篇言給諡的法則。
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之野,終將葬,乃制諡。
遂敘諡法。
諡者,行之跡也。
號者,功之表也。
車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民無能名曰神。
稱善賦簡曰聖,敬賓厚禮曰聖。
德象天地曰帝。
靜民則法曰皇。
仁義所在曰王。
賞慶刑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立制及衆曰公。
執應八方曰侯。
壹德不解曰簡。
平易不疵曰簡。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
錫民爵位曰文。
剛強理直曰武,威強澼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尊賢貴義曰恭,尊賢敬讓曰恭,既過能改曰恭,執事堅固曰恭,愛民長弟曰恭,執禮御賓曰恭,芘親之闕曰恭,尊賢讓善曰恭,淵源流通曰恭。
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
威儀悉備曰欽。
大慮靜民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純行不二曰定。
諫爭不威曰德。
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有伐而還曰釐,質淵受諫曰釐。
博聞多能曰憲。
聰明澼哲曰獻。
溫柔聖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協時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大慮行節曰考。
執心克莊曰齊,資輔供就曰齊。
豐年好樂曰康,安樂撫民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
佈德執以曰穆,中情見貌曰穆。
敏以敬順曰頃。
昭德有勞曰昭,容儀恭美曰昭,聖聞周達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彌年壽考曰胡。
強毅果敢曰剛,追補前過曰剛。
柔德考衆曰靜,恭己鮮言曰靜,寬樂令終曰靜。
治而無眚曰平,執事有制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由義而濟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耆意大慮曰景。
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
猛以剛果曰威,猛以強果曰威,強毅信正曰威。
闢屠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
道德純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內思索曰思。
追悔前過曰思。
柔質慈民曰惠,愛民好與曰惠。
柔質受諫曰慧。
能思辯衆曰元,行義說民曰元,始建國都曰元,主義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莊,澼圉克服曰莊,勝敵志強曰莊,死於原野曰莊,屢徵殺伐曰莊,武而不遂曰莊。
克殺秉政曰夷,安心好靜曰夷。
執義揚善曰懷,慈仁短折曰懷。
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
述義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
剛克爲伐曰翼,思慮深遠曰翼。
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愛民好治曰戴,典禮不愆曰戴。
死而志成曰靈,亂而不損曰靈,極知鬼神曰
此篇言給諡的法則。
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之野,終將葬,乃制諡。
遂敘諡法。
諡者,行之跡也。
號者,功之表也。
車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民無能名曰神。
稱善賦簡曰聖,敬賓厚禮曰聖。
德象天地曰帝。
靜民則法曰皇。
仁義所在曰王。
賞慶刑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立制及衆曰公。
執應八方曰侯。
壹德不解曰簡。
平易不疵曰簡。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學勤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
錫民爵位曰文。
剛強理直曰武,威強澼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
敬事供上曰恭,尊賢貴義曰恭,尊賢敬讓曰恭,既過能改曰恭,執事堅固曰恭,愛民長弟曰恭,執禮御賓曰恭,芘親之闕曰恭,尊賢讓善曰恭,淵源流通曰恭。
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
威儀悉備曰欽。
大慮靜民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純行不二曰定。
諫爭不威曰德。
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有伐而還曰釐,質淵受諫曰釐。
博聞多能曰憲。
聰明澼哲曰獻。
溫柔聖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協時肇享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大慮行節曰考。
執心克莊曰齊,資輔供就曰齊。
豐年好樂曰康,安樂撫民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安民立政曰成。
佈德執以曰穆,中情見貌曰穆。
敏以敬順曰頃。
昭德有勞曰昭,容儀恭美曰昭,聖聞周達曰昭。
保民耆艾曰胡,彌年壽考曰胡。
強毅果敢曰剛,追補前過曰剛。
柔德考衆曰靜,恭己鮮言曰靜,寬樂令終曰靜。
治而無眚曰平,執事有制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由義而濟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耆意大慮曰景。
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
猛以剛果曰威,猛以強果曰威,強毅信正曰威。
闢屠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
道德純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內思索曰思。
追悔前過曰思。
柔質慈民曰惠,愛民好與曰惠。
柔質受諫曰慧。
能思辯衆曰元,行義說民曰元,始建國都曰元,主義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莊,澼圉克服曰莊,勝敵志強曰莊,死於原野曰莊,屢徵殺伐曰莊,武而不遂曰莊。
克殺秉政曰夷,安心好靜曰夷。
執義揚善曰懷,慈仁短折曰懷。
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善合法典曰敬。
述義不克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
剛克爲伐曰翼,思慮深遠曰翼。
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愛民好治曰戴,典禮不愆曰戴。
死而志成曰靈,亂而不損曰靈,極知鬼神曰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乃立春官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
禮官之屬:
大宗伯,卿一人。
小宗伯,中大夫二人。
肆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鬱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鬯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雞人,下士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司尊彝,下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几筵,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天府,上士一人、中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命,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司服,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祀,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守祧,奄入人,女姚每廟二人、奚四人。
世婦,每宮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六人。
內宗,凡內女之有爵者。
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
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墓大夫,下大夫一人、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職喪,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司樂,中大夫二人。
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大師,下大夫二人。
小師:上士四人。
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
眡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典同,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磬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鍾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笙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鏄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韎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十人。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衆寡無數、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師,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鞮鞻氏,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二十人。
典庸器,
乃立春官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
禮官之屬:
大宗伯,卿一人。
小宗伯,中大夫二人。
肆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鬱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鬯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雞人,下士一人、史一人、徒四人。
司尊彝,下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几筵,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天府,上士一人、中士二人、府四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命,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司服,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胥一人、徒十人。
典祀,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守祧,奄入人,女姚每廟二人、奚四人。
世婦,每宮卿二人、下大夫四人、中士八人、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六人。
內宗,凡內女之有爵者。
外宗,凡外女之有爵者。
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墓大夫,下大夫一人、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職喪,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大司樂,中大夫二人。
樂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大胥,中士四人、小胥、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大師,下大夫二人。
小師:上士四人。
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
眡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典同,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磬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鍾師,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笙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一人、徒十人。
鏄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韎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舞者十有六人、徒四十人。
旄人,下士四人、舞者衆寡無數、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師,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籥章,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鞮鞻氏,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一人、胥一人、徒二十人。
典庸器,
惟王建宮以捂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
治官之屬:
大宰,卿一人。
小宰,中大夫二人。
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宮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宮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皰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賈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內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甸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獸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漁人,中士四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鱉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臘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醫師,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醫,中士二人。
疾醫,中士八人。
瘍醫,下士八人。
獸醫,下士四人。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漿人,奄五人、女漿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鹽人,奄二人、女鹽二十人、奚四十人。
冪人,奄一人、女冪十人、奚二十人。
宮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賈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賈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內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會,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
乃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
治官之屬:
大宰,卿一人。
小宰,中大夫二人。
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宮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宮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皰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賈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內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甸師,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獸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漁人,中士四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鱉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臘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醫師,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醫,中士二人。
疾醫,中士八人。
瘍醫,下士八人。
獸醫,下士四人。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漿人,奄五人、女漿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鹽人,奄二人、女鹽二十人、奚四十人。
冪人,奄一人、女冪十人、奚二十人。
宮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賈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賈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內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司會,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