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繼弒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其意也。
公子遂如齊逆女。
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遂何以不稱公子?一事而再見者,卒名也。
夫人何以不稱姜氏?貶。
曷爲貶?譏喪娶也。
喪娶者公也,則曷爲貶夫人?內無貶於公之道也。
內無貶於公之道則曷爲貶夫人?夫人與公一體也。
其稱婦何?有姑之辭也。
夏,季孫行父如齊。
晉放其大夫胥甲父於衛。
放之者何?猶曰無去是云爾。
然則何言爾?近正也。
此其爲近正奈何?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
君放之非也,大夫待放正也。
古者臣有大喪,則君三年不呼其門。
已練可以弁冕,服金革之事。
君使之非也,臣行之禮也。
閔子要絰而服事。
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
孔子蓋善之也。
公會齊侯於平州。
公子遂如齊。
六月,齊人取濟西田。
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所以賂齊也。
曷爲賂齊?爲弒子赤之賂也。
秋,邾婁子來朝。
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
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於斐林,伐鄭。
此晉趙盾之師也。
曷爲不言趙盾之師?君不會大夫之辭也。
冬,晉趙穿帥師侵柳。
柳者何?天子之邑也。
曷爲不繫乎周?不與伐天子也。
晉人、宋人伐鄭。
◇宣公二年
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帥師戰於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
秦師伐晉。
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宣公三年
春王正月,郊。
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猶三望。
其言之何?緩也。
曷爲不復卜?養牲養二卜。
帝牲不吉,則扳稷牲而卜之。
帝牲在於滌三月,於稷者唯具是視。
郊則曷爲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
王者則曷爲必以其祖配?自內出者無匹不行,自外至者無主不止。
葬匡王。
楚子伐賁渾戎。
夏,楚人侵鄭。
秋,赤狄侵齊。
宋師圍曹。
冬十月丙戌,鄭伯蘭卒。
葬鄭繆公。
◇宣公四年
春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
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此平莒也,其言不肯何?辭取向也。
秦伯稻卒。
夏天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
赤狄侵齊。
秋,公如齊。
公至自齊。
冬,楚子伐鄭。
◇宣公五年
春,公如齊。
夏,公至自齊。
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子叔姬。
叔孫得臣卒。
冬,齊高固及子叔姬來。
何言乎高固之來?言叔姬之來而不言高固之來則不可。
子公羊子曰:「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楚人伐鄭。
◇宣公六年
春,晉趙盾、衛孫免侵陳。
趙盾弒君,此其復見何?親弒君者趙穿也。
親弒君者
春王正月,公即位。
繼弒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其意也。
公子遂如齊逆女。
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
遂何以不稱公子?一事而再見者,卒名也。
夫人何以不稱姜氏?貶。
曷爲貶?譏喪娶也。
喪娶者公也,則曷爲貶夫人?內無貶於公之道也。
內無貶於公之道則曷爲貶夫人?夫人與公一體也。
其稱婦何?有姑之辭也。
夏,季孫行父如齊。
晉放其大夫胥甲父於衛。
放之者何?猶曰無去是云爾。
然則何言爾?近正也。
此其爲近正奈何?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
君放之非也,大夫待放正也。
古者臣有大喪,則君三年不呼其門。
已練可以弁冕,服金革之事。
君使之非也,臣行之禮也。
閔子要絰而服事。
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
孔子蓋善之也。
公會齊侯於平州。
公子遂如齊。
六月,齊人取濟西田。
外取邑不書,此何以書?所以賂齊也。
曷爲賂齊?爲弒子赤之賂也。
秋,邾婁子來朝。
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
晉趙盾帥師救陳。
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於斐林,伐鄭。
此晉趙盾之師也。
曷爲不言趙盾之師?君不會大夫之辭也。
冬,晉趙穿帥師侵柳。
柳者何?天子之邑也。
曷爲不繫乎周?不與伐天子也。
晉人、宋人伐鄭。
◇宣公二年
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帥師戰於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
秦師伐晉。
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宣公三年
春王正月,郊。
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猶三望。
其言之何?緩也。
曷爲不復卜?養牲養二卜。
帝牲不吉,則扳稷牲而卜之。
帝牲在於滌三月,於稷者唯具是視。
郊則曷爲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
王者則曷爲必以其祖配?自內出者無匹不行,自外至者無主不止。
葬匡王。
楚子伐賁渾戎。
夏,楚人侵鄭。
秋,赤狄侵齊。
宋師圍曹。
冬十月丙戌,鄭伯蘭卒。
葬鄭繆公。
◇宣公四年
春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
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此平莒也,其言不肯何?辭取向也。
秦伯稻卒。
夏天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
赤狄侵齊。
秋,公如齊。
公至自齊。
冬,楚子伐鄭。
◇宣公五年
春,公如齊。
夏,公至自齊。
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子叔姬。
叔孫得臣卒。
冬,齊高固及子叔姬來。
何言乎高固之來?言叔姬之來而不言高固之來則不可。
子公羊子曰:「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楚人伐鄭。
◇宣公六年
春,晉趙盾、衛孫免侵陳。
趙盾弒君,此其復見何?親弒君者趙穿也。
親弒君者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爲過矣。
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
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爲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爲用,西蜀丹青不爲採。
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今取之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衆。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
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爲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爲用,西蜀丹青不爲採。
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今取之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衆,兵強則士勇。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衆。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爲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覆關,泣涕漣漣。
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爲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爲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覆關,泣涕漣漣。
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爲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於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成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無冰。
三月作丘甲。
何以書?譏。
何譏爾?譏始丘使也。
夏,臧孫許及晉侯盟於赤棘。
秋,王師敗績於貿戎。
孰敗之?蓋晉敗之,或曰貿戎敗之。
然則曷爲不言晉敗之?王者無敵,莫敢當也。
冬十月。
◇成公二年
春,齊侯伐我北鄙。
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於新築,衛師敗績。
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手及齊侯戰於鞍,齊師敗績。
曹無大夫,公子手何以書?憂內也。
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
己酉,及國佐盟於袁婁。
君不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獲也。
其佚獲奈何?師還齊侯,晉郤克投戟逡巡再拜稽首馬前。
逢醜父者,頃公之車右也,面目與頃公相似,衣服與頃公相似,代頃公當左。
使頃公取飲,頃公操飲而至,曰:「革取清者。」頃公用是佚而不反。
逢醜父曰:「吾賴社稷之神靈,吾君已免矣。」郤克曰:「欺三軍者其法奈何?」曰:「法斮。」於是斮逢醜父。
己酉,及齊國佐盟於袁婁。
曷爲不盟於師而盟於袁婁?前此者,晉郤克與臧孫許同時而聘於齊。
蕭同侄子者,齊君之母也,踊於棓而窺客,則客或跛或眇,於是使跛者迓跛者,使眇者迓眇者。
二大夫出,相與踦閭而語,移日然後相去。
齊人皆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二大夫歸,相與率師爲鞍之戰,齊師大敗。
齊侯使國佐如師,郤克曰:「與我紀侯之甗,反魯、衛之侵地,使耕者東畝,且以蕭同侄子爲質,則吾舍子矣。」國佐曰:「與我紀侯之甗,請諾。
反魯、衛之侵地,請諾。
使耕者東畝,是則土齊也。
蕭同侄子者,齊君之母也,齊君之母,猶晉君之母也,不可。
請戰,一戰不勝請再,再戰不勝請三,三戰不勝,則齊國儘子之有也,何必以蕭同侄子爲質?」揖而去之。
郤克□矢魯、衛之使,使以其辭而爲之請,然後許之。
逮於袁婁而與之盟。
八月壬午,宋公鮑卒。
庚寅,衛侯漱卒。
取汶陽田。
汶陽田者何?鞍之賂也。
冬,楚師、鄭師侵衛。
十有一月,公會楚公子嬰齊於蜀。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婁人、薛人、鄶人盟於蜀。
此楚公子嬰齊也,其稱人何?得一貶焉爾。
◇成公三年春王正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
辛亥,葬衛繆公。
二月,公至自伐鄭。
甲子,新宮災,三日哭。
新宮者何?宣公之宮也。
宣宮則曷爲謂之新宮?不忍言也。
其言三日哭何?廟災三日哭,禮也。
新宮災何以書?記災也。
乙亥,葬宋文公。
夏,公如晉。
鄭公子
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無冰。
三月作丘甲。
何以書?譏。
何譏爾?譏始丘使也。
夏,臧孫許及晉侯盟於赤棘。
秋,王師敗績於貿戎。
孰敗之?蓋晉敗之,或曰貿戎敗之。
然則曷爲不言晉敗之?王者無敵,莫敢當也。
冬十月。
◇成公二年
春,齊侯伐我北鄙。
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於新築,衛師敗績。
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手及齊侯戰於鞍,齊師敗績。
曹無大夫,公子手何以書?憂內也。
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
己酉,及國佐盟於袁婁。
君不使乎大夫,此其行使乎大夫何?佚獲也。
其佚獲奈何?師還齊侯,晉郤克投戟逡巡再拜稽首馬前。
逢醜父者,頃公之車右也,面目與頃公相似,衣服與頃公相似,代頃公當左。
使頃公取飲,頃公操飲而至,曰:「革取清者。」頃公用是佚而不反。
逢醜父曰:「吾賴社稷之神靈,吾君已免矣。」郤克曰:「欺三軍者其法奈何?」曰:「法斮。」於是斮逢醜父。
己酉,及齊國佐盟於袁婁。
曷爲不盟於師而盟於袁婁?前此者,晉郤克與臧孫許同時而聘於齊。
蕭同侄子者,齊君之母也,踊於棓而窺客,則客或跛或眇,於是使跛者迓跛者,使眇者迓眇者。
二大夫出,相與踦閭而語,移日然後相去。
齊人皆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二大夫歸,相與率師爲鞍之戰,齊師大敗。
齊侯使國佐如師,郤克曰:「與我紀侯之甗,反魯、衛之侵地,使耕者東畝,且以蕭同侄子爲質,則吾舍子矣。」國佐曰:「與我紀侯之甗,請諾。
反魯、衛之侵地,請諾。
使耕者東畝,是則土齊也。
蕭同侄子者,齊君之母也,齊君之母,猶晉君之母也,不可。
請戰,一戰不勝請再,再戰不勝請三,三戰不勝,則齊國儘子之有也,何必以蕭同侄子爲質?」揖而去之。
郤克□矢魯、衛之使,使以其辭而爲之請,然後許之。
逮於袁婁而與之盟。
八月壬午,宋公鮑卒。
庚寅,衛侯漱卒。
取汶陽田。
汶陽田者何?鞍之賂也。
冬,楚師、鄭師侵衛。
十有一月,公會楚公子嬰齊於蜀。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婁人、薛人、鄶人盟於蜀。
此楚公子嬰齊也,其稱人何?得一貶焉爾。
◇成公三年春王正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
辛亥,葬衛繆公。
二月,公至自伐鄭。
甲子,新宮災,三日哭。
新宮者何?宣公之宮也。
宣宮則曷爲謂之新宮?不忍言也。
其言三日哭何?廟災三日哭,禮也。
新宮災何以書?記災也。
乙亥,葬宋文公。
夏,公如晉。
鄭公子
◇哀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郊。
秋,齊侯、衛侯伐晉。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婁。
◇哀公二年
春王二月,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婁,取漷東田及沂西田。
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婁子盟於句繹。
夏四月丙子,衛侯元卒。
滕子來朝。
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聵於戚。
戚者何?衛之邑也。
曷爲不言入於衛?父有子,子不得有父也。
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師及鄭軒達帥師戰於慄,鄭師敗績。
冬十月,葬衛靈公。
十有一月,蔡遷於州來。
蔡殺其大夫公子駟。
◇哀公三年春,齊國夏、衛石曼姑帥師圍戚。
齊國夏曷爲與衛石曼姑帥師圍戚?伯討也。
此其爲伯討奈何?曼姑受命乎靈公而立轍,以曼姑之義爲固,可以距之也。
轍者曷爲者也?蒯聵之子也。
然則曷爲不立蒯聵而立轍?蒯聵爲無道,靈公逐蒯聵而立轍。
然則轍之義可以立乎?曰:「可。」其可奈何?不以父命辭王父命,以王父命辭父命,是父之行乎子也。
不以家事辭王事,以王事辭家事,是上之行乎下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宮、僖宮災。
此皆毀廟也,其言災何?復立也。
曷爲不言其復立?《春秋》見者不復見也。
何以不言及?敵也。
何以書?記災也。
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開陽。
宋樂髡帥師伐曹。
秋七月丙子,季孫斯卒。
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於吳。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邾婁。
◇哀公四年
春王三月庚戌,盜殺蔡侯申。
弒君賤者窮諸人,此其稱盜以弒何?賤乎賤者也。
賤乎賤者孰謂?謂罪人也。
葬公孫辰出奔吳。
蔡秦惠公。
宋人執小邾婁子。
夏,蔡殺其大夫公孫歸姓、公孫霍。
晉人執戎曼子赤歸於楚。
赤者何?戎曼子之名也。
其言歸於楚何?子北宮子曰:「闢伯晉而京師楚也。」
城西郛。
六月辛丑,蒲社災。
蒲社者何?亡國之社也。
社者封也,其言災何?亡國之社蓋掩之,掩其上而柴其下。
蒲社災何以書?記災也。
秋八月甲寅,滕子結卒。
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
葬滕頃公。
◇哀公五年
春,城比。
夏,齊侯伐宋。
晉趙鞅帥師伐衛。
秋九月癸酉,齊侯處臼卒。
冬,叔還如齊。
閏月,葬齊景公。
閏不書,此何以書?喪以閏數也。
喪曷爲以閏數?喪數略也。
◇哀公六年
春,城邾婁葭。
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吳伐陳。
夏,齊國夏及高張來奔。
叔還會吳於柤。
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
齊陽生入於
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鼷鼠食郊牛,改卜牛。
夏四月辛巳,郊。
秋,齊侯、衛侯伐晉。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婁。
◇哀公二年
春王二月,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婁,取漷東田及沂西田。
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婁子盟於句繹。
夏四月丙子,衛侯元卒。
滕子來朝。
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聵於戚。
戚者何?衛之邑也。
曷爲不言入於衛?父有子,子不得有父也。
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師及鄭軒達帥師戰於慄,鄭師敗績。
冬十月,葬衛靈公。
十有一月,蔡遷於州來。
蔡殺其大夫公子駟。
◇哀公三年春,齊國夏、衛石曼姑帥師圍戚。
齊國夏曷爲與衛石曼姑帥師圍戚?伯討也。
此其爲伯討奈何?曼姑受命乎靈公而立轍,以曼姑之義爲固,可以距之也。
轍者曷爲者也?蒯聵之子也。
然則曷爲不立蒯聵而立轍?蒯聵爲無道,靈公逐蒯聵而立轍。
然則轍之義可以立乎?曰:「可。」其可奈何?不以父命辭王父命,以王父命辭父命,是父之行乎子也。
不以家事辭王事,以王事辭家事,是上之行乎下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宮、僖宮災。
此皆毀廟也,其言災何?復立也。
曷爲不言其復立?《春秋》見者不復見也。
何以不言及?敵也。
何以書?記災也。
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開陽。
宋樂髡帥師伐曹。
秋七月丙子,季孫斯卒。
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於吳。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邾婁。
◇哀公四年
春王三月庚戌,盜殺蔡侯申。
弒君賤者窮諸人,此其稱盜以弒何?賤乎賤者也。
賤乎賤者孰謂?謂罪人也。
葬公孫辰出奔吳。
蔡秦惠公。
宋人執小邾婁子。
夏,蔡殺其大夫公孫歸姓、公孫霍。
晉人執戎曼子赤歸於楚。
赤者何?戎曼子之名也。
其言歸於楚何?子北宮子曰:「闢伯晉而京師楚也。」
城西郛。
六月辛丑,蒲社災。
蒲社者何?亡國之社也。
社者封也,其言災何?亡國之社蓋掩之,掩其上而柴其下。
蒲社災何以書?記災也。
秋八月甲寅,滕子結卒。
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
葬滕頃公。
◇哀公五年
春,城比。
夏,齊侯伐宋。
晉趙鞅帥師伐衛。
秋九月癸酉,齊侯處臼卒。
冬,叔還如齊。
閏月,葬齊景公。
閏不書,此何以書?喪以閏數也。
喪曷爲以閏數?喪數略也。
◇哀公六年
春,城邾婁葭。
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吳伐陳。
夏,齊國夏及高張來奔。
叔還會吳於柤。
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
齊陽生入於
桓公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繼弒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三月,公會鄭伯於垂。
鄭伯以璧假許田。
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
易之則其言假之何?爲恭也。
曷爲爲恭,有天子之存,則諸侯不得專地也。
許田者何?魯朝宿之邑也。
諸侯時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
此魯朝宿之邑也,則曷爲謂之許田?諱取周田也。
諱取周田則曷爲謂之許田?系之許也。
曷爲系之許?近許也。
此邑也,其稱田何?田多邑少稱田,邑多田少稱邑。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秋大水。
何以書?記災也。
冬十月。
◇桓公二年
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及者何?累也。
弒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仇牧,荀息,皆累也。」舍仇牧、荀息無累者乎?曰:「有。」有則此何以書?賢也。
何賢乎孔父?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
其義形於色奈何?督將弒殤公,孔父生而存則殤公不可得而弒也,故於是先攻孔父之家。
殤公知孔父死,己必死,趨而救之,皆死焉。
孔父正色而立於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於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
滕子來朝。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於稷,以成宋亂。
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
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隱亦遠矣,曷爲爲隱諱?隱賢而桓賤也。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
此取之宋,其謂之郜鼎何?器從名,地從主人。
器何以從名?地何以從主人?器之與人非有即爾。
宋始以不義取之,故謂之郜鼎。
至乎地之與人則不然。
俄而可以爲其有矣。
然則爲取可以爲其有乎?曰:「否。」何者?若楚王之妻媦,無時焉可也。
戊申,納於大廟。
何以書?譏。
何譏爾?遂亂受賂納於大廟,非禮也。
秋七月,紀侯來朝。
蔡侯、鄭伯會於鄧離,不言會,此其言會何?蓋鄧與會爾。
九月入杞。
公及戎盟於唐。
冬,公至自唐。
◇桓公三年
春正月,公會齊侯於嬴。
夏,齊侯、衛侯胥命於蒲。
胥命者何?相命也。
何言乎相命?近正也。
此其爲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結言而退。
六月,公會紀侯於盛。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既者何?盡也。
公子翬如齊逆女。
九月,齊侯送姜氏於歡。
何以書?譏。
何譏爾?諸侯越竟送女,非禮也。
此入國矣,何以不稱夫人?自我言齊,父母之於子,雖爲鄰國夫人,猶曰吾姜氏。
公會齊侯於歡,夫人姜氏至自齊。
翬何以不致?得見乎公矣。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有年。
有年何以書?以喜書也。
大有年何以書?亦以喜書也。
此其曰有年何?僅有年也。
彼其曰大有年何?大豐年也。
僅有年亦足以當喜乎
春王正月,公即位。
繼弒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
三月,公會鄭伯於垂。
鄭伯以璧假許田。
其言以璧假之何?易之也。
易之則其言假之何?爲恭也。
曷爲爲恭,有天子之存,則諸侯不得專地也。
許田者何?魯朝宿之邑也。
諸侯時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
此魯朝宿之邑也,則曷爲謂之許田?諱取周田也。
諱取周田則曷爲謂之許田?系之許也。
曷爲系之許?近許也。
此邑也,其稱田何?田多邑少稱田,邑多田少稱邑。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秋大水。
何以書?記災也。
冬十月。
◇桓公二年
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及者何?累也。
弒君多矣,舍此無累者乎?曰:「有仇牧,荀息,皆累也。」舍仇牧、荀息無累者乎?曰:「有。」有則此何以書?賢也。
何賢乎孔父?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
其義形於色奈何?督將弒殤公,孔父生而存則殤公不可得而弒也,故於是先攻孔父之家。
殤公知孔父死,己必死,趨而救之,皆死焉。
孔父正色而立於朝,則人莫敢過而致難於其君者,孔父可謂義形於色矣。
滕子來朝。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於稷,以成宋亂。
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
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
隱亦遠矣,曷爲爲隱諱?隱賢而桓賤也。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
此取之宋,其謂之郜鼎何?器從名,地從主人。
器何以從名?地何以從主人?器之與人非有即爾。
宋始以不義取之,故謂之郜鼎。
至乎地之與人則不然。
俄而可以爲其有矣。
然則爲取可以爲其有乎?曰:「否。」何者?若楚王之妻媦,無時焉可也。
戊申,納於大廟。
何以書?譏。
何譏爾?遂亂受賂納於大廟,非禮也。
秋七月,紀侯來朝。
蔡侯、鄭伯會於鄧離,不言會,此其言會何?蓋鄧與會爾。
九月入杞。
公及戎盟於唐。
冬,公至自唐。
◇桓公三年
春正月,公會齊侯於嬴。
夏,齊侯、衛侯胥命於蒲。
胥命者何?相命也。
何言乎相命?近正也。
此其爲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結言而退。
六月,公會紀侯於盛。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既者何?盡也。
公子翬如齊逆女。
九月,齊侯送姜氏於歡。
何以書?譏。
何譏爾?諸侯越竟送女,非禮也。
此入國矣,何以不稱夫人?自我言齊,父母之於子,雖爲鄰國夫人,猶曰吾姜氏。
公會齊侯於歡,夫人姜氏至自齊。
翬何以不致?得見乎公矣。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有年。
有年何以書?以喜書也。
大有年何以書?亦以喜書也。
此其曰有年何?僅有年也。
彼其曰大有年何?大豐年也。
僅有年亦足以當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