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將者有四:示之以進退,故人知禁;誘之以仁義,故人知禮;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勸;決之以賞罰,故人知信。
禁、禮、勸、信,師之大經也。
未有綱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戰必勝,攻必取。
庸將不然,退則不能止,進則不能禁,故與軍同亡。
無勸戒則賞罰失度,人不知信,而賢良退伏,諂頑登用,是以戰必敗散也。
禁、禮、勸、信,師之大經也。
未有綱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戰必勝,攻必取。
庸將不然,退則不能止,進則不能禁,故與軍同亡。
無勸戒則賞罰失度,人不知信,而賢良退伏,諂頑登用,是以戰必敗散也。
之善鬥者,必先探敵情而後圖之。
凡師老糧絕,百姓愁怨,軍令不習,器械不修,計不先設,外救不至,將吏刻剝,賞罰輕懈,營伍失次,戰勝而驕,可以攻之。
若用賢授能,糧食羨餘,甲兵堅利,四鄰和睦,大國應援,敵有此者,引而計之。
凡師老糧絕,百姓愁怨,軍令不習,器械不修,計不先設,外救不至,將吏刻剝,賞罰輕懈,營伍失次,戰勝而驕,可以攻之。
若用賢授能,糧食羨餘,甲兵堅利,四鄰和睦,大國應援,敵有此者,引而計之。
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鹹貳,乃盤遊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
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於洛之汭。
五子鹹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爲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牆。
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
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關石和鈞,王府則有。
荒墜厥緒,覆宗絕祀!”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
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
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於洛之汭。
五子鹹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
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爲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牆。
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
有典有則,貽厥子孫。
關石和鈞,王府則有。
荒墜厥緒,覆宗絕祀!”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
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
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於先王。
奉嗣王祗見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總已以聽冢宰。
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於王。
曰:“嗚呼!古有夏先後,方懋厥德,罔有天災。
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鳥獸魚鱉咸若。
於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於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
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寬,兆民允懷。
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天家邦,終於四海。
嗚呼!先王肇修人紀,従諫弗咈,先民時若。
居上克明,爲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於有萬邦,茲惟艱哉!敷求哲人,俾輔於爾後嗣,制官刑,儆於有位。
曰:‘敢有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敢有殉於貨色,恆於遊畋,時謂淫風。
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
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於身,家必喪;邦君有一於身,國必亡。
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於蒙士。
’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
奉嗣王祗見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總已以聽冢宰。
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於王。
曰:“嗚呼!古有夏先後,方懋厥德,罔有天災。
山川鬼神,亦莫不寧,暨鳥獸魚鱉咸若。
於其子孫弗率,皇天降災,假手於我有命,造攻自鳴條,朕哉自亳。
惟我商王,布昭聖武,代虐以寬,兆民允懷。
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天家邦,終於四海。
嗚呼!先王肇修人紀,従諫弗咈,先民時若。
居上克明,爲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於有萬邦,茲惟艱哉!敷求哲人,俾輔於爾後嗣,制官刑,儆於有位。
曰:‘敢有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謂巫風,敢有殉於貨色,恆於遊畋,時謂淫風。
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
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於身,家必喪;邦君有一於身,國必亡。
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於蒙士。
’嗚呼!嗣王祗厥身,念哉!聖謨洋洋,嘉言孔彰。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爾惟德罔小,萬邦惟慶;爾惟不德罔大,墜厥宗。
”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
曰:“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
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稽於衆,捨己従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
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
禹曰:“惠迪吉,従逆兇,惟影響。
”
益曰:“籲!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
罔遊於逸,罔淫於樂。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疑謀勿成,百志惟熙。
罔違道以幹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従己之慾。
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九功惟敘,九敘惟歌。
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於勤。
汝惟不怠,總朕師。
”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
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
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
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幹予正。
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
期於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懋哉。
”
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衆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
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
”帝曰:“俾予従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
”
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可愛非君?可畏非民?衆非元后,何戴?後非衆,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従。
”
帝曰:“禹!官佔惟先蔽志,昆命於元龜。
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従,卜不習吉。
”禹拜稽首,固辭。
帝曰:“毋!惟汝諧。
”
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諮,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徵。
”
禹乃會羣后,誓於師曰;“濟濟有衆,鹹聽朕命。
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
爾尚
曰:“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
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稽於衆,捨己従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
”
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
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
禹曰:“惠迪吉,従逆兇,惟影響。
”
益曰:“籲!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
罔遊於逸,罔淫於樂。
任賢勿貳,去邪勿疑。
疑謀勿成,百志惟熙。
罔違道以幹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従己之慾。
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九功惟敘,九敘惟歌。
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於勤。
汝惟不怠,總朕師。
”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
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
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
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幹予正。
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
期於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懋哉。
”
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衆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
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
”帝曰:“俾予従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
”
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可愛非君?可畏非民?衆非元后,何戴?後非衆,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従。
”
帝曰:“禹!官佔惟先蔽志,昆命於元龜。
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従,卜不習吉。
”禹拜稽首,固辭。
帝曰:“毋!惟汝諧。
”
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諮,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徵。
”
禹乃會羣后,誓於師曰;“濟濟有衆,鹹聽朕命。
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
爾尚
上有黃庭,下有關元,前有幽闕,後有命門,噓吸廬外,出入丹田。
審能行之可長存,黃庭中人衣朱衣,關門壯龠蓋兩扉,幽闕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氣微,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橫下三雨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廬之中務修治,玄膺氣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理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呼吸廬間以自償,保守貌堅身受慶,方寸之中謹蓋藏,精神還歸老復壯,俠以幽闕流下竟,養子玉樹杖可扶,至道不煩不旁迕,靈臺通天臨中野,方寸之中至關下,玉房之中神門戶,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達法海員,真人子丹當我前,三闕之間精氣深,子欲不死修崑崙,絳宮重樓十二級,宮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長城玄谷邑,長生要眇房中急,棄捐搖俗專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長流心安寧,觀志流神三奇靈,閒暇無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視明達,時念大倉不飢渴,役使六丁神女謁,閈子精路可長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無敢汙,歷觀五藏視節度,六府修治潔如素,虛無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爲心自安,虛無之居在廉間,寂寞曠然口不言,恬淡無爲遊德園,積精香潔玉女存,作道憂柔身獨居,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無爲何思慮,羽翼以成正扶疏,長生久視乃飛去,五行參差同根節,三五合氣要本一,誰與共之升日月,抱珠懷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無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寶,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曉根蒂養華採,服天順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崑崙之性不迷誤,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宮丹城樓,俠以日月如明珠,萬歲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陽物自來,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旋璣懸珠環無端,玉石戶金蘥身貌堅,載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時赤如丹,前仰後卑各異門,送以還丹與玄泉,象龜引氣致靈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苻開七門,此非枝葉實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
仙人道士非可神,積精所致和專仁,人皆食谷與五味,獨食大和陰陽氣,故能不死天豐既,心爲國主五藏王,受意動靜氣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晝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飲飢自飽,經歷六府藏卯酉,轉陽之陰藏於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爲氣調且長,羅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飲醬漿,我神魂魄在中央,隨鼻上下知肥香,立於懸膺通神明,伏於老門候天道,近在於身還自守,精神上下開分理,通利天地長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
審能行之可長存,黃庭中人衣朱衣,關門壯龠蓋兩扉,幽闕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氣微,玉池清水上生肥,靈根堅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橫下三雨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廬之中務修治,玄膺氣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理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呼吸廬間以自償,保守貌堅身受慶,方寸之中謹蓋藏,精神還歸老復壯,俠以幽闕流下竟,養子玉樹杖可扶,至道不煩不旁迕,靈臺通天臨中野,方寸之中至關下,玉房之中神門戶,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達法海員,真人子丹當我前,三闕之間精氣深,子欲不死修崑崙,絳宮重樓十二級,宮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長城玄谷邑,長生要眇房中急,棄捐搖俗專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長流心安寧,觀志流神三奇靈,閒暇無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視明達,時念大倉不飢渴,役使六丁神女謁,閈子精路可長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無敢汙,歷觀五藏視節度,六府修治潔如素,虛無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煩,垂拱無爲心自安,虛無之居在廉間,寂寞曠然口不言,恬淡無爲遊德園,積精香潔玉女存,作道憂柔身獨居,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無爲何思慮,羽翼以成正扶疏,長生久視乃飛去,五行參差同根節,三五合氣要本一,誰與共之升日月,抱珠懷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無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寶,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曉根蒂養華採,服天順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相舍,崑崙之性不迷誤,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宮丹城樓,俠以日月如明珠,萬歲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陽物自來,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旋璣懸珠環無端,玉石戶金蘥身貌堅,載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時赤如丹,前仰後卑各異門,送以還丹與玄泉,象龜引氣致靈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苻開七門,此非枝葉實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
仙人道士非可神,積精所致和專仁,人皆食谷與五味,獨食大和陰陽氣,故能不死天豐既,心爲國主五藏王,受意動靜氣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晝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飲飢自飽,經歷六府藏卯酉,轉陽之陰藏於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爲氣調且長,羅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飲醬漿,我神魂魄在中央,隨鼻上下知肥香,立於懸膺通神明,伏於老門候天道,近在於身還自守,精神上下開分理,通利天地長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
談生者,年四十,無婦。
常感激讀《詩經》。
夜半,有女子年可十五六,姿顏服飾,天下無雙,來就生爲夫婦,乃言:“我與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
三年之後,方可照。
”爲夫妻,生一兒,已二歲;不能忍,夜伺其寢後,盜照視之,其腰已上生肉如人,腰下但有枯骨。
婦覺,遂言曰:“君負我,我垂生矣,何不能忍一歲而竟相照也?”生辭謝。
涕泣不可復止,雲:“與君雖大義永離,然顧念我兒。
若貧不能自偕活者,暫隨我去,方遺君物。
”生隨之去,入華堂,室宇器物不凡。
以一珠袍與之,曰:“可以自給。
”裂取生衣裾,留之而去。
後生持袍詣市,睢陽王家買之,得錢千萬。
王識之,曰:“是我女袍,此必發墓。
”乃取考之,生具以實對。
王猶不信,乃視女冢,冢完如故。
發視之,果棺蓋下得衣裾。
呼其兒,正類王女,王乃信之。
即召談生,復賜遺衣,以爲主婿。
表其兒以爲侍中。
常感激讀《詩經》。
夜半,有女子年可十五六,姿顏服飾,天下無雙,來就生爲夫婦,乃言:“我與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
三年之後,方可照。
”爲夫妻,生一兒,已二歲;不能忍,夜伺其寢後,盜照視之,其腰已上生肉如人,腰下但有枯骨。
婦覺,遂言曰:“君負我,我垂生矣,何不能忍一歲而竟相照也?”生辭謝。
涕泣不可復止,雲:“與君雖大義永離,然顧念我兒。
若貧不能自偕活者,暫隨我去,方遺君物。
”生隨之去,入華堂,室宇器物不凡。
以一珠袍與之,曰:“可以自給。
”裂取生衣裾,留之而去。
後生持袍詣市,睢陽王家買之,得錢千萬。
王識之,曰:“是我女袍,此必發墓。
”乃取考之,生具以實對。
王猶不信,乃視女冢,冢完如故。
發視之,果棺蓋下得衣裾。
呼其兒,正類王女,王乃信之。
即召談生,復賜遺衣,以爲主婿。
表其兒以爲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