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楚比丘示我若逵所书二经。
经为几品,品为几偈,偈为几句,句为几字,字为几画,其数无量。
而此字画,平等若一,无有高下、轻重、大小。
云何能一?以忘我故。
若不忘我,一画之中,已现二相,而况多画!如海上沙,是谁磋磨,自然匀平,无有粗细?如空中雨,是谁挥洒,自然萧散,无有疏密?咨尔楚、逵,若能一念,了是法门,于刹那顷,转八十藏,无有忘失,一句一偈。
东坡居士,说是法已,复还其经。
元祐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苏轼文集》
或曰:龙眠居士作《山庄图》,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见山中泉石草木,不问而知其名;遇山中渔樵隐逸,不名而识其人。
此岂强记不忘者乎?
曰:非也。
画日者常疑饼,非忘日也。
醉中不以鼻饮,梦中不以趾捉,天机之所合,不强而自记也。
居士之在山也,不留于一物,故其神与万物交,其智与百工通。
虽然,有道有艺。
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
吾尝见居士作华严相,皆以意造而与佛合。
佛菩萨言之,居士画之,若出一人,况自画其所见者乎!
——《苏轼文集》
幸思顺,金陵老儒也。
皇祐中,沽酒江州,人无贤愚皆喜之。
时劫江贼方炽,有一官人舣舟酒炉下,偶与思顺往来相善,思顺以酒十壶饷之。
已而被劫于蕲、黄间,群盗饮此酒,惊曰:“此幸秀才酒邪?”官人识其意,即绐曰:“仆与幸秀才亲旧。
”贼相顾叹曰:“吾俦何为劫幸老所亲哉?”敛所劫还之,且戒曰:“见幸慎勿言。
”思顺年七十二,日行二百里,盛夏曝日中不渴,盖尝啖物,而不饮水云。
东坡居士酒醉饱饭,倚于几上。
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
当是时,若有所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
惭愧惭愧。
——《东坡小品》
今年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
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
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
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
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
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东坡小品》
艾子曰:“田巴居于稷下,是三皇而非五帝,一日屈千人,其辨无能穷之者。
弟子禽滑厘辰出,逢嬖媪揖而问曰:‘子非田巴之徒乎?宜得巴之辨也。
媪有大疑,愿质于子。
’滑厘曰:‘媪姑言之,可能折其理。

“媪曰:‘马鬃生向上而短,马尾生向下而长,其故何也?’滑厘笑曰:‘此殆易晓事。
马鬃上抢,势逆而强,故天使之短;马尾下垂,势顺而逊,故天使之长。
’媪曰:‘然则人之发上抢,逆也,何以长?须下垂,顺也,何以短?’滑厘茫然自失,乃曰:‘吾学未足以臻此,当归咨师。
媪幸专留此,以须我还,其有以奉酬。

“即入见田巴曰:‘适出,嬖媪问以鬃、尾长短,弟子以逆顺之理答之,如何?’曰:‘甚善。
’滑厘曰:‘然则媪申之以须顺为短,发逆而长,则弟子无以对,愿先生折之。
媪方坐门以俟,期以馀教诏之。
’巴俯首久之,乃以行呼滑厘曰:‘禽大禽大,幸自无事也,省可出入!'”
——《艾子杂说》
《南史》: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屐,即予之。
此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不肯复取。
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屐,麟士笑曰:“是卿屐耶?”即予之。
邻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之。
麟士曰:“非卿屐耶?”笑而受之。
此虽小节,然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
——《苏轼文集》
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
荔子如食蝤蛑大蟹,斫雪流膏,一噉可饱。
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
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蝤蛑也。
戏书此纸,为饮流一笑。
——《苏轼文集》
余蓄墨数百挺,暇日辄出品试之,终无黑者,其间不过一二可人意。
以此知世间佳物,自是难得。
茶欲其白,墨欲其黑,方求黑时嫌漆白,方求白时嫌雪黑——自是人不会事也。
——《苏轼文集》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